法云地

2013年11月27日 16:46  新浪佛学 微博

  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

  虽然凡夫很渺小、圣人很伟大,不过,要从渺小变成伟大并不困难,只要有心、有愿就很容易。佛门有一句话:“三世一切佛,一切唯心造”,既然如此,就不用怕凡夫不能成佛。

  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众生的心与佛心一样,都能包容太虚。年岁大小,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心量或智慧。有的人虽然阅历丰富,但能真正了悟的道理却很少;有的人年纪虽轻,体会却比年长的人更透彻,更能通情达理。

  一般人常常会倚老卖老,当较年轻或资浅的人对他个人提出一些指正时,他就会说:“你闭嘴!我年纪比你大,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长;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一副不愿采纳别人意见的态度。

  其实,众生的智慧没有高低之分,大家都是平等的;所以要好好地运用,否则尘垢会愈积愈多,智慧就显现不出光明。

  精神集中,事事皆通

  比如有些病人,老是对医生说:“我病了。”医生对他说:“你要稍微运动一下。”但是他还是不想动,整天躺在床上,手脚自然愈见萎缩。而且一个人的心理会影响生理,心理上一直觉得没力气,身体也就一直无力了。

  有些病人刚好相反,医生就病情的评断告诉他:“你要多休息!”但是他却认为:我还好啊!我要利用有限的人生多做一些事。所以,不管在怎样的病况中,只要心理健康,还是可以生活得健康人一样,这也是一种心力。

  其实,每个人的心力都能无限地延伸。如果懂得发挥运用,就如一面明镜,能鉴照天下万物;若不肯“用心”,则如宝镜蒙尘,不仅不能发光,更会失去了它的功能。

  所以,行菩萨道的方法无他。一者需要智慧,再者就是要发挥良能;发挥良能是慈悲,而智慧是力量的来源。

  前面提到第九“善慧地”,是鼓励我们要培养慈悲心;但不是看不清滥慈悲,以致于爱得泛滥。有智慧的人会把“爱”化为建设性的力量,进而发挥良能。以达“善慧地”的菩萨境界。

  就如我们学佛,必须静下心来,精神集中,定力才能产生,而后由定生慧,这样就能有精通的方法。其实所谓的“神通”,就是“精神集中”,则一切的人、事、物、理可互融相通。

  做事、待人圆满;讲说道理也很透彻。因为精神集中不散乱,便能在定中发挥智慧的功能,所以能通达事理,这叫做“大圆镜智”,就如一面圆满光明的宝镜一般。

  慈悲智慧法云地

  菩萨十地的最后一地是“法云地”。“法”是“智慧”,“云”是慈悲、爱护之意。

  大地万物能够不断涌现生机,都是靠水分、土壤、空气和热能。靠地、水、火、风四大调和的运作,这些东西缺一不可。“法云地”就如一片遮荫、造雨的云。虽然蓝天白云的景致,十分清净美好:但是如果一直都晴空万里、艳阳高照,草木就会干涸、凋零。这时最需要有清凉的及时雨来滋润大地,缓和太阳的热度,让枯萎的车木重现生机。

  人的身体,有生、老、病、死的痛苦。但是,我们也有不死的“慧命”。它需要“法云”的培养:法语滋润众生,就像拨云见月时,云会散开:需要及时雨时,云又会自动聚拢降雨,这样就能培育大地万物。

  我们每个人的慧命、心地的种子都是“因”,需要的是“缘”。“法云”就是缘,能够成就一切。“法”有如智慧的甘露,能滋润群生。“云”象征慈悲、爱护,能解除众生的热恼,这就是慈悲。

  但是,如何才能登到“法云地”的境界呢?必须成就“智波罗蜜”。这里的“智”是指“大圆镜智”,它能鉴照天下一切事相,却又不受其影响。我们若有这分明明历历的分别智,心就不会被污染,还能进一步以“方便的智慧”来教导众生。

  掘心井,储法水

  佛陀在人间说法四十九年,归纳起来,就是要我们“行菩萨道”。要像太阳一样,能使众生智慧明朗;亦有如慈云适时覆盖,使众生在慈悲、爱护之下,身心安定、悲智双运,这称为“法云地”。

  成就了“智波罗蜜”,就能具足无边功德,生出无穷的功德法水。这时,我们就要赶快掘一口心井,以储积“法水”来滋润众生。或许我们的力量有限,但是露水虽微,却能滋润大地;我们要像那无形的甘露水般,默默地滋润众生。

  平时一场演讲法会,都有很多人来听,听的时候好像很受用,但是就如一阵西北雨,很快就过去了。要让众生的慧命长期获得滋润,最要紧的是“以身作则”,在日常的言行中显现出修养。

  常常听到有人说:“我好敬仰某某人,因为他都不用讲话,从行动中就能表现出不凡的气质。”像这样,不必靠大场面的说法,在人与人的相处中,他的语默动静就像甘露法水般,能渐渐地滋润人心,使人烦恼尽除。“法云地”的意思,也与此同理。若能真正把对众生的爱建立在心中,我们的一切举动,就会在善巧方便中子人机会教育:就如云覆在虚空中,洒出清净的琼浆一样。

  人生要时时如一片法云,既不受任何障碍,又能普施及时雨。学佛,就是要使心镜能照见山河大地:但是,山水并不会成为自己内心的负担,这就称为“大圆镜智”。能够到达这样的程度,就是“十地菩萨”了。

  十地菩萨的意义,已经大略解释完毕。我们应该从第一地的方法做起,时刻精进不放松,直到十地圆满。不可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阶段:因为漏了任何一地就会悬空,因此要步步踏踏实实、努力精进,才能登上十地圆满的境界。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给本文挑错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