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轮回的重病患

2014年09月01日 11:02  菩提书院  收藏本文     
修行心得:我们都是轮回的重病患修行心得:我们都是轮回的重病患

  文/慈律

  在修学态度上,师父要求我们做到“真诚、认真、老实”。第一条就是真诚。什么是真诚?法义告诉我们有三点:  

  第一,以佛法为镜,对照自己的人生,不自欺、不逃避,认识到自己是充满迷惑烦恼的凡夫,是轮回的重病患者。  

  第二,只有看清楚自己生命的过患,才能本着治病的心态来修学。否则,学佛可能只是生活中的一种点缀,一种姿态,不会改变生命品质,也不会产生力量和智慧。  

  第三,我们不仅要真诚面对自己,还要真诚地面对法,面对法师。就像急切期盼康复的患者那样,把法当作疗病的良药,把法师当作救命的良医,对法和法师生起信心。  

  刚开始,辅助员师兄带领我们学习时,特别提问:“我们都是轮回道上的重病患者吗?”当时,学佛已有三四年的我,对这个问题并没有任何认识,自我感觉还挺好。不过,也在心里留下了这个问题:“我真的是轮回道上的重病患者吗?”  

  在信仰篇复习课上,辅助员师兄再次提到了这个问题。当晚复习法义,我仔细回想自己过去30年的心路历程,不逃避、不自欺地面对内心时,才发现,自己原以为不错的人生,只有选择性遗忘的模糊概念,过去的每一年,基本都在混沌、混乱、迷惑、烦恼中度过。   

  我发现自己:遇到顺利的时候,得意、自傲、目中无人;遇到不顺的时候,自卑、消极、心灰意冷。受到他人肯定和表扬的时候,心花怒放;受到他人批评和轻视 的时候,愤怒难耐。健康的时候,挥霍青春,放纵无度;生病的时候,怨天尤人,自怨自艾。遇到比自己强大的人,紧张不安,攀缘希求;遇到比自己弱小的人,居高临下,恃才傲物。对待外人,可能客气恭敬;对待家人,可能粗暴无理。  

  我发现:无始以来,自己其实从来没有自主过,总是被外在环境,被他人言语态度,被自我情绪所完全左右;无始以来,自己从来没有获得过真正的安全感,总是想证明自己优于他人,又想获得他人的认可,想找个外在的东西握在手中,来体现自己的存在;无始以来,自己一直在逃避、自欺,总想通过换环境,换工作,来逃避压力和烦恼。这样的人,不是充满迷惑和烦恼的凡夫,是什么?不是轮回中 的重病患者,是什么?  

  我看到,在这个社会上很多官员、企业家抑郁、自杀,解决不了自己内心问题;我看到,社会道德底线被不断击破,杀害婴儿, 杀戮民众;我看到,为了利益,同事之间争得头破血流,尔虞我诈;我看到,为了金钱,市场竞争不择手段,坑蒙拐骗。这些,不是充满烦恼迷惑的凡夫,不是轮回 道上的重病患者,是什么?  

  虽然,表面上看,我们衣食富足,但是否获得了幸福,是否常常感到幸福呢?是否在任何境遇下能够做到,无有恐怖,心无 挂碍?是否在所有人面前能够做到,不卑不亢,自在自主?是否在所有事面前能够做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是否在任何情况下能够做到,和乐温暖,圆融无碍? 做不到这些,我们不是充满烦恼迷惑的凡夫,是什么?不是轮回道上的重病患者,是什么?  

  如果不是以治病的心态来修学,学佛只是一种点缀,一种姿态,而不可能成为改变生命品质的智慧和力量,遇到境界和困难时就用不上。  

  这让我想起了两组例子,写《新唯识论》的哲学家熊十力,自称菩萨,但在文化大革命中精神错乱;自称顿悟成佛的废名,抑郁而终。而同样面对“文革”的劫难,赵朴老、净慧长老等大德能够勇敢面对,坦然度过。我想,这就是学佛成为姿态和改变生命品质的对比吧。  

  师父说:如果是一个成就者,是不会抑郁而终的,因为修行就是要超越自己的迷惑、烦恼。对圣者而言,不论面对什么样的世界,也不论遭遇的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是一样的。  我相信只有以佛法去改变自己的生命过患,才能像这些大德一样,不论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能超越烦恼迷惑。  

  经过这样一番思维,我才认识到真诚的重要性,也才增强了在书院持续学习的动力。愿自己的这种动力能够长长久久地持续下去。

文章关键词: 轮回 烦恼 心得 修行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