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感悟:八步骤大共修心得

2014年09月25日 09:59  菩提书院  收藏本文     
八步骤大共修心得八步骤大共修心得

  文/慧莘

  9月14日下午三点,为期两天的八步骤修学分享结束了,无比充实,满怀喜悦。走出西园,看着师兄们背上背包、拖着箱子踏上归程,我忽然泪湿,深深感动:是什么力量,让师兄们放弃周末休息,一次次从外地赶来?是什么力量,使师兄们放下世俗事务,来到同一个会场,向大家敞开心扉?是什么力量,使师兄们坚持完两天一夜的分享培训后,依然不知疲倦、法喜充满?是什么力量,让师兄们在义工岗位上默默地辛苦付出而毫无怨言?相信,每一位安住于书院修学模式的师兄都能找到答案。  

  这次的八步骤修学分享,其实是一次培训、一次大共修,受益程度远远超出我的预期。感恩觉平师兄无我的付出!整个大共修中,合理的内容安排,娓娓道来的引导,细致的解析,制作精良的PPT,风趣而又一针见血的分享,互动中快速如法的回应。这一切,没有充分的准备和深厚的修学功底是无法胜任的。感慨书院人才济济,感恩修学路上既有导师的引领,又有这样的同修道友提携相伴,让我不至于误入歧途,不至于半途而废,不至于止步不前,让我更加充满了向目标奋起、精进的信心和力量。  

  现将大共修的心得和反思整理出来,以督促自己真正将大共修的收获运用到修学中去。  

  一、关于方法模式和修学效果的反思  

  八步骤、三种禅修,是导师为我们总结出来的方法,依理解、接受、运用的次第来修学,一步步让我们树立正见、认清真相、摆脱错误、重复正确,从而将佛法的正见落实到心行,达到理想的修学效果,即观念、心态、品质的转变,这本身也是一种禅修。因而对这个方法要熟练掌握,并时时以观念、心态、品质是否与佛法智慧一致来检验修学效果。  

  那么,我做得怎样呢?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修学是比较精进的:法义都是按要求学习三遍以上;理解每句话的含义;理解每个段落、章节的法义;带着辅助材料上的问题学习,归纳总结出每个章节要说明的问题;在学习法义时,也会去联系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来思考,并时不时地会用学到的佛法知识去和身边的人分享。应该说,过去一年半的修学中,我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并且也得到了同修师兄们和辅导员的肯定。在得到赞扬的同时,我内心却总是隐隐地觉得惭愧,因为只有我自己知道。事实上,这么久以来的修学,并没有对我产生深刻的作用,过去的陋习依然如故,宝贵的时间依然被浪费,对境时,情绪依然不时地喷涌而出,甚至连学习过的正见也逐渐淡忘。一句话:观念依旧、心态依旧、品质依旧。记得曾经按辅导员的要求,做过一次关于“不与他人计较”的八步骤禅修,当时我很认真地一步步对照着,将每一步如何观察、如何安住写在笔记本上,完成后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的生命品质肯定得到了转变。然而,两个月后,当辅导员师兄再次提起这个话题时,我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应该如何去思维,这才突然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依然在和他人计较着,压根儿没有想到要用佛法智慧来解脱自己。  

  迷茫的我不知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不知如何才能真正拥有力量去对治,于是安慰自己:我修学挺精进的,已经有所进步了,只是无始以来的串习太强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摆脱的,慢慢来吧!于是理所当然地停留在舒适区里,不再挣扎。  

  大共修惊醒了沉睡中的我。我赫然发现,原来我所理解的精进、我所理解的八步骤是那么肤浅!细细对照,我只不过做了前三步而已,正见是找出来了,我却把它当成一种知识,偶尔拿生活中的事例来套一下,以为就是做到了师父所说的禅修,以为自己已经理解了、接受了、运用过了,可以丢在一边不管了,去学下一课,找下一个正见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那些正见要么记不起来了,要么思维不起来了,总之,它们从来都不曾属于我,从来都不曾转变成我自己的观念。  

  我终于明白了,修学方法就是我当前的问题所在,要使自己真正拥有对治烦恼的力量,一定要在方法上下功夫。师父说,佛法是镜子,它是要用来照自己的。八步骤要求我们联系自己来思维,将正见与现实联系起来观察检验,如此反复,从而认同它,让它转化为自己的正见,生起“我要以这样的正见去看待一切事物”的决心,这也是修学的关键所在。正见树立后,就要进一步去运用,不断重复,用它去审视人生,解决现实问题。这些现实问题,多表现为情绪,因而重点在于运用佛法的智慧去化解情绪,调整心态,不断反复训练,从而摆脱不良串习,安住在正向心理中,完成心态的改变。  

  因而,从第四步到第六步并不是纸上谈兵。它不仅需要我联系自己去观察思维,还需要我将佛法实际用起来,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自我检讨,对治我固有的观念、串习,换句话说,是向自己开刀。在这个运用的过程中,书本上的正见得到了检验、巩固,观念得到了转变,情绪得到了化解,心态得到了调整,自然会因受益而法喜增多。在切身体验的基础上,不断思维不良心态的过患、正向心态的利益,也必然会深有感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上,于是,生命品质的改变也自然水到渠成。  

  整个八步骤修学方法中,“重复”非常重要,正见要通过“重复”闻思去提炼、熟悉、巩固,观念要通过“重复”对正见的思考而转变,良好的心态要通过“重复”而获得,生命品质也要通过对正向心态的“重复”,轮番观修、数数思维才能真正得到改变。  

  八步骤看起来没有多少文字,却蕴涵着深深的智慧,它是师父几十年修学弘法的结晶。这一刻,终于体会到了其殊胜,那么,就立刻行动起来,老老实实去做吧。  

  二、关于态度模式的反思  

  修学态度要做到“真诚、认真、老实”,这是一进书院就知道的,不过这看似简简单单的六个字,真正理解却并不容易。事实上,它需要在修学过程中逐步理解和深化。最初,对自己的修学态度是否端正,我一点都不怀疑,然而在修学中,却经常发现自己不老实,东看西看,直到辅导员师兄强调“老实不攀缘”的重要性时才开始反省;对“认真”也只是停留在佛法知识的学习上,并没有通过反复闻思让它进入心相续中,直到学习了《道次第》闻法轨则,才发现原来自己离“认真”差得太远了;现在的大共修更进一步让我认识到,我的“真诚”也是表面的。真诚是要以佛法为镜,真诚面对生命存在的过患,认识到自己是轮回的重病患者,勇于自我检讨、不自欺、不逃避,把法当成良药,把法师当成良医,以急切求康复的心态去修学佛法。真诚面对自己是前提,若认识不到自己是病者,再好的良医、良药都没有用,因为根本不会去求治,所以这里认识的转变很重要。  

  大共修时,觉平师兄很巧妙地从“认识的回归”导入,让大家在思考“一般人的观念往往是错误的”这一正见的基础上,引导大家认识到“真诚面对自己”的重要性,进一步对照标准反思自己的修学态度。一对照,我才发现,我并没有真诚面对自己,也很少检讨自己。并不是真的自我感觉良好,而是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常常自欺、逃避,不愿意面对。因为拿自己开刀是很疼的,我不要。只要这些问题还没有对我现在的生活构成重大威胁,那就由它去吧,我还继续过我貌似美好的生活。于是逐渐习惯性麻木,忘了还有问题的存在,即使它偶尔跳出来提醒我一下,也本能地忽视,甚至将问题合理化。《道次第论》的比喻很贴切,这些问题就是我的病灶,它目前没有发作并不意味着它不构成威胁,它也不会因为我的忽略而消失,智慧的人是选择尽早治疗还是等病情恶化再动手术呢?我是一个多么愚痴的人啊!既然都不能以病者的心态真诚地面对自己,那真诚面对法、面对法师又从何谈起呢?既然连真诚都做不到,修学方法又如何去落实?修学效果又从何谈起呢?  

  修学佛法不是一种点缀、一种姿态、一种伪装,而是要对治自己生命中的过患。在今后的修学中,我要真正开始以正确的观念地去检讨自己,无论是自修、共修,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将经论与现实人生结合起来,思维自己的问题所在,不自欺、不逃避;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问题,坦诚去面对、处理;生活中时时保持觉知,真诚面对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放低自己,以重病患者求拯救的心态去面对法和法师。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学佛者应有的态度,才会真正从佛法中受益。  

  三、关于共修分享的反思  

  共修分享重点从三方面进行:对当期法义的理解,闻思修的心得,对法义的疑问。其中又以心得为重点,分享法义运用过程中的内心触动和感悟,用佛法检讨自己,找到未来努力的方向。  

  同样地,一对照才发现,过去的共修分享并没有按照这个要求来做。原因很明显,修学不得力,方法、态度都有问题,没有与自己联系起来,对法义中提出的正见谈不上接受,何来内心触动?没有去运用,哪来的心得感悟?要么空谈理论,要么勉强找一些例子来凑数,甚至有时说着说着就跑偏了,效果可想而知。这对自己、对同修师兄们都是不负责任的。  

  那么如何做到有效分享呢?针对我自己的情况,要做到以下几点:1.端正修学态度,认真落实八步骤、三种禅修的修学方法,做好自修,提炼出正见,联系自身,将法义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去验证,检讨自己,使自己获得切身的体验和收获,这样才能言之有物;2.我现在还达不到自由分享的水平,所以在分享前要认真按本期要点列提纲,这有助于安住在当期法义中;3.提高觉知力,注意分享内容的取舍,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去分享,避免面面俱到,滔滔不绝。希望通过我的分享,能让自己和师兄们都能有所收获。  

  大共修来得很及时,真的受益匪浅,我只有学以致用,才能不负书院、导师以及师兄们的辛勤付出!  

  感恩三宝!感恩书院!感恩导师!感恩师兄们!

文章关键词: 学佛 共修 心得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