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博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我先生的父亲说:父母在不远游

2015年05月11日 14:32  新浪佛学  我有话说 收藏本文     
(图:龙泉论坛)(图:龙泉论坛)

  先生的奶奶今年98岁,属于长寿老人,五一前夕患肺炎,这几天一直在输液。老人知道,假期孙辈们会带着孩子回家看她,精神还是非常好的。每次见到我们进门后,总能准确地说出每个人的名字,并会关照到每一个人,这是老人多年来的习惯。
   和姑姑谈起老人的一生经历,深深地被老人一生的行持所吸引。先生家在河北农村,民风淳朴。一般人的家里都会供奉菩萨,先生家每逢初一、十五都会上供,祈求菩萨保佑平安。谈起老奶奶,姑姑总会说一句话:“你奶奶一辈子没有和任何人结过仇。”奶奶的理念是:宁愿自己受苦、吃亏也不能做缺德的事。奶奶是在生活中践行佛法的修行人!一位普通的乡村老人有如此的行持,让后辈更加敬重仰望!
    因果不虚、业果不虚,先生一家完美的呈现了此语!奶奶的行持直接影响出一大家的孝子贤孙,儿孙们无论多忙,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需要到老太太那里去告知,全家人称之为“报告”。先生的父亲、母亲在孝养老人方面付出了所有,父亲负责老人的整个起居,母亲负责老人饮食,二老无论多累没有一丝怠慢,每天早晨父亲总会很早起来,伺候老人梳头、洗脸,母亲熬粥热饭开始一天生活。早饭过后父亲会将奶奶一天需要的药、水果、干果、水准备好,奶奶会就此开始一天的工作:数500瓜子、100个松子,然后用小剪刀将100个瓜子仁、50个松子仁嗑出来,接近中午时用水果(半根香蕉)将干果吃下去。每每在奶奶用剪刀嗑瓜子的时候,我经常会爬在老人床上,看着她做这些很有规律性的工作,以前奶奶耳朵稍好时会聊一些老故事。这两年随着奶奶的耳朵越来越不好,更多的是我看她做。
    午饭前,父亲会搀扶奶奶在院子里遛弯,看着两位老人一前一后的背影感受到孝道实质。午饭的时间是有规定的,老人一到接近的时间就会看自己的手表,一旦来了客人会吩咐父亲要备一些下酒的菜,不要慢待了客人。父亲一般都会将准备的菜的名字告知奶奶让其放心,奶奶如果不说话,就说明没有问题,可以按时午饭。午饭后到晚饭前这段时间,奶奶会在床上睡觉和重复上午的工作。父亲、母亲下午时可以交替外出串门。晚饭前1小时会准时回来准备晚饭。
    晚饭基本都会是粥(是用豆浆机将各种粮食放到一起打出来的超级营养粥,是父亲的大哥发明的,奶奶很爱吃因此一直保留着)。晚饭后奶奶会让父亲早早的将被子铺好,一般等太阳落山,奶奶准时休息,这时候的父亲、母亲可以看电视休息。父亲一般会在奶奶的房子睡觉,方便奶奶夜里有事情叫父亲。奶奶、父亲、母亲每天都在继续如此的生活,奶奶的待人之道、父母的孝敬之道对儿女们的影响是他们一生的财富。
    父亲这一代兄弟姐妹4人,父亲最小,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奶奶行持感得的现世的果报就是家庭和睦、上下有序。两个伯父和姑姑会经常不定期的看望奶奶,大爷是搞研究的远在西安,凭借研究成果与父亲建立了家族企业。大伯父做研究、父亲做商务,二老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有一个平台,让他们的后代有饭吃。在父亲、伯父及他们的后代努力下,家族型的企业一直在风雨中坚挺的生存着,基本上满足了最初的想法和愿望。
    “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在父亲身上体现得最直接。父亲目前公司商务事情,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出马。大伯父会经常回来陪奶奶住一段时间,姑姑、二伯父住在附近,会经常回家看老人。孙子、孙女辈的会隔段时间相约回家看望老人,奶奶、父亲、母亲会在这一天准备丰盛的饭菜迎接大家,虽然大家会抢着做饭,但大菜还是需要父亲出马制作。其他人的手艺还是没办法和父亲相比的。
    原来只是想用上面的文字记录下自己所看、所想,但在写的时候发现,自己完全沉浸到了这个温暖的氛围内不能走出来,虽然每次回去都会感受到,但还是让我感动。
    我们学佛是修行,什么是修行呢?奶奶和父母亲的行为便是我们修行的榜样!

(文/摘自龙泉论坛)

文章关键词: 父亲 奶奶 父母 学佛 孝敬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欢迎发表评论

发布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