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分25-30 总论

2013年03月04日 13:15  新浪佛学 微博

  正分10—17讲完结合他人而发的“愿菩提心”及“不舍愿菩提心”后,接下来,正分18—24则要求我们在此“愿菩提心”的良好心态之上,更要结合自我而修“远五毒”。这样,通过“正心”、“修身”,才能真正地“知母念恩”,才能发自内心地“自他相换”;否则,便有空话套话、不切实际之嫌。因此,“远五毒”也可以看作是在“发愿菩提心”方面的自我完善。

  正如《入菩萨行论》中所教诲的那样,“愿心于生死,虽能生大果,犹不如行心,相续生福德”。因此,正分25—30就进一步地劝诫我们,应该将“愿菩提心”的美好理想付诸实践,发起“行菩提心”,而修菩萨六度万行。

  至于应修六度的理由,本文作者用得都是画龙点睛之语,仅如蜻蜓点水,点到为止。至于应修六度的详细原因,以及六度之中各自详细的分类、六度之间的关系,则须详阅《入菩萨行论》、《大乘集菩萨学论》,或阅汉藏教法中的相关部分。

  此六颂的第三、四句间,都横担着一个“……的(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胜慧)”,所以极难翻译。因此,此六偈的第三、四句在译为汉文偈颂后,都改变了藏文原文的语言结构,恐略碍原义表达;但在长行中,都谨遵藏文原义翻出,并以虚线醒目标示,以便参照其义。

  求觉尚须舍自身,

  更况一切身外物,

  是故当勤行布施,

  而不望报佛子行。

  假如为了求得菩提觉悟

  (在必要的时候)

  (甚至)连身体也都须割舍的话,

  那么,至于外在的(那些粗浮)物质,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因此,(我们应该)去做

  不希望(别人)回报

  以及(来生)果报的布施,

  (有关这一点儿,)

  是佛子(们)所应实践的。

分享到: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给本文挑错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