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佛教名词释疑

2015年08月10日 11:01  新浪佛学  收藏本文     
学诚法师(图:龙泉视界)学诚法师(图:龙泉视界)

  网友:如何正确理解恒顺众生?菩萨讲恒顺众生,可众生却陷在贪嗔痴中,岂不是恒顺了五欲六尘?

  学诚法师:恒顺众生,就如同医生根据病人的状况开药一样,各人体质、病症不同,所开的药方也随之不同。与他人相处时,用适合众生根器的方法来度化众生,采用种种善巧方便,最终将其引入佛道。例如对中国人说中文,对美国人说英文。

  网友:弟子对“恒顺众生”有所困惑,弟子以为对外界的感知都是内心世界的反映,所以从个体的角度来讲,在其世界里,其判断认知都是对的。哪怕在其他人的世界中多么的愚蠢、错误。菩萨恒顺众生,是怕众生生嗔恨心吧?所以暂时的任其错下去,待以后有机会再教化?

  学诚法师:恒顺众生,是佛菩萨心怀慈悲,为了利益众生,以智慧观照众生的根器及缘起,而选择适合他的方法教导,并非随顺众生的烦恼、错误。

  网友:法身遍一切处,但法身为什么不出现在垢中,垢难道在一切处之外吗?

  学诚法师:譬如阳光遍照大地,并无分别障碍,然而盲人却不能看见太阳。

  网友:请问“无一物”该如何解释,是否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呢?

  学诚法师: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达到智慧与慈悲的圆满。因为智慧,所以没有烦恼;因为慈悲,所以有永远付出的动力。

  网友:弟子有时见身边刚入门的同修在佛法上有疑问,便尽己所能的给予帮助。但有些同修说这样不好,度人之前先度己,否则会耽误自己的修行。祈请法师开示,这种所谓的度人之前先度己,会不会与慈悲心相冲突?

  学诚法师:“度人先度己”是修心原则,时时返观自心,念念不忘宗旨,只有先调伏了自己的烦恼才能去帮助他人;“度己先度人”是行事原则,学佛之人要学习佛菩萨,放下自我,广行大悲,在利他中才能圆满自己的福慧资粮。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其实各有针对,不能颠倒理解,否则前者成为自私的借口,后者成为法镜外照的理由,则走到了佛法的反面。  

  网友:佛度有缘人是什么意思?

  学诚法师:佛度有缘人,是对众生而言的,众生与佛的因缘有深有浅;而不是对佛而言的,佛对众生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犹如阳光普照大地,毫无分别,但高山和平原能够接受到阳光照射,有些阴暗的山谷则终年不见阳光。但众生与佛的因缘是可以改变的,就靠自己的发心来改变。

  网友:怎么解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学诚法师:“菩提本无树”,谓诸法唯心;“明镜亦非台”,指心幻无性;“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明诸法缘生,空无自性。

文章关键词: 众生 佛教 恒顺 学诚法师 答疑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