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佛学:一位儒者的佛根

2015年11月27日 10:16  新浪佛学  收藏本文     
一位儒者的佛根(图:龙泉之声  作者:龙泉视界)一位儒者的佛根(图:龙泉之声 作者:龙泉视界)

  下午,一位法师告诉我,待会儿师父要见一位“儒学大师”,叫我去拍照。我挺感兴趣 的,因为在家的时候对儒家方面的书也看过一些,特别喜欢一些传统经典。客人第一次来,师父一直面带微笑,很亲切地听着客人讲话。客人挺有儒雅气质,也比较 平静。我心里想:“嗯,果然有儒者风范。”

  这时,师父提起了儒学:“国家对儒学现在挺重视的,现在各地都有孔子学院。”

  客人却摇摇头:“其实孔子学院跟儒学院是两回事,我们做的还是很有限。”

  这样,双方就着目前儒学的发展谈了几分钟,客人对儒学的发展前景不是很乐观,甚至让人感觉到他对这个话题本身也不是很热情。我就奇怪了:“不是搞儒学的吗,怎么好像显得热忱度不够呢?”

  从儒学,谈到了香港的孔教,话题渐渐转向宗教这一方面来。

  师父说:“宗教追求的是理想的世界,以此为主;世俗上面追求的则是现实的世界。宗教是最有理想的,基督教讲天国,佛教讲极乐世界——现实世界再好,也比不了极乐世界的清净美好。现在,讲究商品经济,人的理想就不容易确立,喜欢讲利益。这是一个矛盾,不好处理。”

  客人:“上学期间接触过一些佛教的知识,也结识了几位佛教界的朋友,对佛教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很感兴趣。”

  师父:“了解一下有好处。宗教领域与其他的学科不一样,对我们的生命有帮助。”

  客人:“是,总得信点儿什么,否则人到了中年以后,就很迷茫。”

  “人呢,本来就是探索意义者。我们这么多人出家,就是要寻求和探索生命的意义。”师父的话意味深长。

  客人:“按照基督教的说法,人的意义就是来赎罪。”

  师父:“佛教讲人带着业来,要消业障。”

  客人:“是,因为业障蒙蔽的缘故,所以看不到世界的真实。”的确,看来客人懂不少佛教的知识。

  师父:“看不到中道实相。只有消除了障碍,我们才能看到本性。”

  客人:“确实,仔细反思,除了要了解这个世界的本源和人的本性之外,没有什么是更重要的了。但是,很难看清楚啊。”

  师父接下来的话很有禅机:“世间上的事情,免不了真真假假,真到极处就是假,假到极处就是真。绝对化了,就会走到反面去。”

  客人点头称是。

  师父举个例子来说明他的话:“你说钱是真的还是假的?就很难讲了。大家认为是真的就是真的,明天国家规定换一种款式,这种版面不用了,现在的钱就成假的了。”

  师父还说了个有趣的小故事,有游客在印度遇到打劫,强盗搜身,搜到印度的卢比都拿走了,搜到美元却扔掉了,因为他们不认识。游客都高兴得不得了,直感谢菩萨保佑。

  师父:“所以呢,一件事情的关键是你能不能看到它的意义和价值。问题是,现在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现象颇为流行。”

  客人:“也不完全是吧?”

  师父:“当然不是绝对的,但主要的推动力是靠着这个。资本主义的核心靠着两样,一个是人欲望的膨胀,一个是价值的扩大——靠资本。我们提倡追求共同富裕,但资本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大的。”

  客人:“这个社会的运行规则是要靠金钱的,但具体到个人也不能说是唯金钱的。”

  师父:“社会成就有很多方面的体现,但经济基础的作用越来越大。”

  “我认为以金钱来衡量,虽然有现实意义,但没有根本意义。有多少钱,有多高的地位,这些其实都是空的,没有根本意义。”客人的这番话显得很有洞察力。

  师父:“根本意义要靠宗教。宗教才能达成现实世界跟理想世界的统一。”

  客人:“对,其实宗教也挺好的,可以追求心灵的安宁。作为一个俗世中的人,心灵是 不安宁的。没追求到很痛苦,追求到了也没什么满足的,并不是就不痛苦了。我算一个超脱的人,在俗世中并不是太在意俗世的东西,只是因为没事做才跑去做生 意。我知道,其实金钱什么的没有太大意义,你即使追求到了,能吃的饭也就那么一点点,能穿的也就那么几件;我知道很多很富有的人,他们花钱也很痛苦的。” 客人既做儒学推广,也做生意。

  师父:“花钱是靠智慧的,有智慧就懂得怎么花钱,就不痛苦。钱多不多是靠人的福报—福报问题;会不会花钱是靠智慧—智慧问题。”

  接下来,客人开始以一个非信徒的角度来赞叹佛教的理论,他说:“我很喜欢佛教的哲学,我发现要找一个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话,只有佛学的世界观是自洽的,别的都不自洽。”

  师父:“佛教本身就是启发人的觉悟,‘佛’者,觉也,要让你开智慧。只讲‘你要相信,就去天国’,这就谈不上智慧。”

  “这个我赞成佛教,佛教是要教你去思考,其他宗教不是。”说到这里,客人话锋一转:“但是,要信佛教,也不容易啊。”

  师父:“为什么呢?”

  客人很有实话实说的精神:“你要在思想与欲望之间取舍。要断除欲望,才能够去信佛教。”

  师父:“欲望可以转化了,佛教不是要让人断除欲望,是要转化欲望,净化欲望。”

  客人:“坦率地说,对于佛教所讲的‘六道轮回’虽然觉得有道理,但对于‘归于寂灭’似乎认为更有道理,人就是这么多分子和原子组成的,死了不就什么都没有了吗?”

  师父:“你首先对人的生命要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客人:“深入的认识,无非是因缘和合而成了。”

  师父:“但是什么因、什么缘就讲不清楚了。比如你知道电视机是因缘和合,但是你要组装就不行了,非得要专家来。”

  “但是,科学也有解释啊。”谈到科学,客人显得来了精神。

  “好,科学有解释,那么,我脑子是怎么想的,科学能解释得清楚吗?”谈到这里,好像有点辩论的味道了,谈话气氛达到高潮。

  客人:“科学也马马虎虎说得明白。”

  师父:“说不明白。根据科学,人都要新陈代谢,细胞七年全部换一次。而记忆要靠细胞传递,细胞都换了,为什么我还能记得七年前的事情呢?这个记忆的信息是怎么传递的?我的那么多的感觉、记忆都要传递下去,到底是怎么传递的?细胞又是怎么来储存这么多信息的呢?”

  客人还是认为科学有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释,虽然他承认,科学的解释不是很完善,他说:“不过我总觉得将来科学会有更好的解释。”

  后来师父目光炯炯地看着他说:“我觉得你过去生一定做过出家人,也许就是在龙泉寺出家的。”

  客人笑了:“如果真的有轮回,应该是吧。因为我接受佛学的理论,一点也不感觉到困难。”

文章关键词: 儒者 学诚法师 佛教 龙泉之声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