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取佛国清净之行

2013年05月28日 16:13  新浪佛学 微博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而白佛言:“唯然世尊,我发无上正觉之心,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修行,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令我於世,速成正觉,拔诸生死勤苦之本。”

  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继续告诉阿难尊者:法藏比丘说了以上的颂词之後,就禀告世自在王如来说:“佛啊!我已经发了无上正觉成佛的心,愿佛世尊,为我宣说如何修行的法门,我一定会照着去做。为使摄取无量清净佛国妙土的功德庄严,使得我在这个世间早成正觉,救济拔除一切众生的生死勤苦。”也就是说,法藏比丘希望听到世自在王佛为他说法开示,但愿功德成满,拔除一切生死勤苦之根本,早成佛道。

  佛语阿难:时世自在王佛,告法藏比丘:“如所修行,庄严佛土,汝自当知。”比丘白佛:“斯义弘深,非我境界,唯愿世尊,广为敷演诸佛如来净土之行,我闻此已,当如说修行,成满所愿。”

  这一段经文,是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尊者:当时的世自在王佛回答法藏比丘:“你就照着那样子修行吧!如何修行来庄严你自己的佛国净土,你应该知道了。”法藏比丘还是不懂,接着请求:“佛说的这个道理非常深奥,不是凭我自己就能够了解的境界,但愿世尊为我详细地开示,究竟诸佛如来是以怎样的修行来成就他们清净的国土呢?我听了以後,一定照着修行,这样才能圆满我的心愿。”

  尔时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法藏比丘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得其妙宝,人有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

  世自在王如来知道法藏比丘的悲愿,是高明、深厚、广大的,是法海的龙象,是佛门的大器,因此就为法藏比丘宣说经法。其中并无玄秘之处,所谓修行的方法,就是“至心精进,求道不止”八个字。

  经文“譬如大海”,是形容法门深广如大海,几乎是不可能用斗把海水掏空的,但也不是办不到,只要你有恒心,历经无量劫数的时间,仍可把海水掏空,取得海底的妙宝了。相同的,修菩萨道的人,只要至诚专一而又精进不退,不达求道成道的目的,绝不终止,自然就会获得你所愿求的结果。

  於是世自在王佛,即为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应其心愿,悉现与之。时彼比丘,闻佛所说,严净国土,皆悉覩见,超发无上殊胜之愿。其心寂静,志无所着,一切世间,无能及者。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

  接着释迦牟尼佛又介绍世自在王佛告诉法藏比丘如何的修行。世自在王佛非常详尽地宣说了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的状况,每一个佛国众生的善恶行为,每一个佛国设施的粗细品质,这种种状况也如法藏比丘所期望的那样,全部显现在他的眼前。

  或许会有人以为,凡是佛国的众生,必定都是唯善无恶的;凡是佛国的设施,必定都是唯妙无粗的。可是未必如此,例如释迦牟尼佛所教化的国土,也就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除了人类以外,尚有其他五趣众生,是有善有恶的;这个娑婆世界的环境,也是有粗有妙。

  法藏比丘见了二百一十亿佛国众生及佛国环境,因为有善有恶,有粗有妙,所以立时发起了超越一切佛国的无上殊胜大愿。此时他的心是寂静无着,自然而然不假造作的,一切世间的所有众生,都比不上他。其实,此时的法藏比丘,已经进入极高、极深的禅定,住於不动定境,经过五个大劫,都在静虑思惟,摄取庄严诸佛国土的清净之行。

  所谓“国土之粗妙”,从我们人的角度看这个世界,究竟是粗还是妙?有一些艺术家看这个世界,处处都是美景,物物都可入画,都能成为诗咏的题材。从他们的作品来看,彷佛他们所处的是一个唯善、唯美的世界。但在现实生活之中,则不尽然,他们同样有七情六欲,同样看到有善有恶、有美有丑,只不过透过他们的技术和巧思,便成了美化的人间。

  若用慈悲和智慧的佛眼看世界,世界既是平等的,也是无差别的,那是因为佛无主观的利害问题,所以唯善无恶,唯妙无粗;众生仍有烦恼,所以善恶分明,粗妙历然。

  如果我们能对自己用无我的智慧,对众生用平等的慈悲,便能让自心无苦,体会到众生有苦,而全心发起悲愿,永远广度众生。

  阿难白佛:彼佛国土,寿量几何?佛言:其佛寿命四十二劫。时,法藏比丘,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清净之行。如是修已诣彼佛所,稽首礼足,遶佛三匝,合掌而住,白言世尊:“我已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佛告比丘:“汝今可说,宜知是时,发起悦可一切大众;菩萨闻已修行此法,缘致满足无量大愿。”比丘白佛:“唯垂听察,如我所愿,当具说之。”

  阿难尊者又请教释迦牟尼佛:“世自在王佛的国土,维持了多久?世自在王佛,住世多久?”释迦牟尼佛说:“此佛的寿命有四十二劫。”

  “劫”有小劫、中劫、大劫,此处的四十二劫是指大劫,这个时间是相当的长。根据佛经中的比喻:若人的寿命从八万四千岁起,一百年减少一岁,少到人的寿命只有十岁时,这个过程叫作减劫;然後从人的寿命十岁开始,一百年增加一岁,增到人的寿命八万四千岁时,叫作增劫。这段一减一增的时间过程,叫作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称为一个中劫;四个中劫,称为一个大劫。

  一般的人所讲的劫,指的是劫难,但是在佛经中所说的劫,指的是时间单位。例如世自在王佛寿命有四十二“劫”;法藏比丘见佛闻法,入甚深禅定中,经过五“劫”思惟,便摄取了庄严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的清净之行。

  法藏比丘如说修行,圆满之後,又回到世自在王佛的座下,顶礼佛足,右绕三遍,然後合掌立於佛前,禀告佛说:“庄严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的清净之行,我都已经修持圆满了。”世自在王佛就告诉法藏比丘:“好,你现在可以说出你怎麽修的,与大众分享你的心得,使得一切大众生欢喜心,这些听到你报告的菩萨们,也会照着修行,满足你的无量弘誓大愿。”这些听到法藏比丘报告他如何修行菩萨道的众生,都是发心菩萨,也能因此修行“满足无量大愿”。

  法藏比丘又禀告世自在王佛:“请佛慈悲,听我宣说所发的殊胜大愿,敬祈明察我所发的弘愿,现在我就将四十八个大愿,完全对佛说吧!”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给本文挑错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