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女众只能出家一次吗?现今佛教界所举办的女众短期出家是否如法如律呢?
答:何谓“出家”?“出家”是“在家”的对称,是出离家庭生活,专心修道、持守清净戒行的生活形态。在形象上必需剃除须发,舍弃华丽的服饰,著坏色之衣。
依《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三:
“云何名为出家?报曰:‘此人以善心修善行,于善处住,身口意业悉皆清净,以信心故,剃除须发,被如来服,舍离俗家升涅槃,故名出家。’”《大正藏》卷24,页113b
《长阿含经?大本经》卷一
“此为何人?御者答曰:‘此是沙门。’又问:‘何谓沙门?’答曰:‘沙门者,舍离恩爱,出家修道,摄御诸根,不染外欲,慈心一切,无所伤害,逢苦不戚,遇乐不欣,能忍如地,故号沙门。’”《大正藏》卷1,页7a
既出家就要受持如来戒法。佛弟子依性别及学习阶段的不同,需受持的戒法也不同。
n 出家五众的身份及戒别
佛教僧团的份子有五众,即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比丘、比丘尼。
依《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褒洒陀一切僧伽有罪单白》卷四:
佛言:“谓出家五众,何者为五?一者苾刍,二者苾刍尼,三者正学女,四者求寂男,五者求寂女,此之五众合作安居。”《大正藏》卷24,页471b
由上段经文得知,出家男众的身份是比丘、沙弥。而出家女众的身份有三众,依次为比丘尼、式叉摩那(正学女)、沙弥尼(求寂女)。佛制的声闻戒是依其修学次第而渐次受戒,从最基本的戒开始学习,慢慢的调伏心性,才能受持进一步的戒法。所以出家女众之比丘尼身份的完成,其受戒的次第是先受五戒、十戒,而后两年学习式叉摩那六法,最后圆满受持比丘尼的具足戒。虽然每个受持的戒法不同,但每个阶段都是跟随如来而出家的弟子,故合称出家五众。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总序戒法异名等》卷一:
深习佛法必须次第,先受五戒以自调伏,信乐渐增次受十戒,既受十戒善心转深,次受具戒,如是次第得佛法味,好乐坚固难可退败,如游大海渐渐深入,入佛法海亦复如是。若一时受具戒者,既失次第,又破威仪。《大正藏》卷23,页508a
其实,最初的女性出家者,是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及五百释女,他们依八敬法而成为比丘尼,并没有经过沙弥尼及式叉摩那的阶段。
依《四分律?比丘尼揵度》卷四十八:
佛言:“……如是阿难,我今为女人说此八不可过法,若能行者即是受戒,即为说八事如上。”《大正藏》卷23,页923b
可是,后来佛弟子出家者日益增多,分子复杂,造成良莠不齐的现象,于是佛陀依随犯随制的原则,开始制定学处波罗提木叉,让出家五众有所依循。
n “女众只能出家一次”的律藏根据
依据律藏“女众只能出家一次”的说法是“比丘尼”舍了具足戒后,就不得再重受具足戒,或“比丘尼”还俗了就不能再出家。
依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十:
由还俗尼有如是过,从今已去,诸还俗尼更不得出家。其长者等,善为讥笑,损坏我法。是故“苾刍尼”一舍法服,已归俗者,不应更令“出家”。若与出家者,师主得越法罪。《大正藏》卷24,页352b
依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十一:
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大德!若‘苾刍尼’舍戒归俗,重求出家,得与出家近圆不?”佛言:“邬波离!一经舍戒更不应‘出家’。”《大正藏》卷24,页358c
《十诵律》卷四十中说:
佛言:“若比丘尼一反戒,不复听出家受具戒。”《大正藏》卷23,页291c
n 现行女众短期出家之戒法
若就我们所认知的“女众只能出家一次”而言,女众短期出家是否如法?根据口访,现今台湾佛教界,为提供在家居士修学之便,仿造泰国等南传国家,举办短期出家的活动,让在家信众体验淡泊的出家生活,其中也有为数不少的女众参加。就其短期出家者所受持的戒法来看,男众可受十戒、比丘戒,女众则受八戒或十戒及式叉摩那六法,并没有任何道场为女众授比丘尼戒,因此是合乎律藏“女众只能受具足戒一次”的规定。
至于南传国家的作法,以缅甸来说,不论男女,发心出家一段时间的情况是很普遍的,也有不少人出家很多次,反而尽形寿出家的僧人较少见。而他们所受持的戒法,和上述台湾短期出家同样,并未传女众比丘尼戒。
律藏中提到女众受了具足戒后,如果还俗或是舍了具足戒,就不得再出家或是重受具足戒,因此在这样的原则下,女众是可以参加现今教界所举的短期出家。
n 厘清“女众只能出家一次”的错解
由上述律藏的根据对照女众短期出家所受的戒法,可知其关键在于是否为“比丘尼”的身份。因此,“女众只能出家一次”较明确的说法是“比丘尼只能受具足戒一次,若还俗不得再出家。”
因此,在不违背这些原则下,女众可以如法地短期出家,受持沙弥尼戒或至式叉摩那六法,并且在短期出家期满后舍戒,不必担心日后不能再出家成为比丘尼。
n 结论
以上的探讨,我们知道女众短期出家是如法的,不过在此结论时,必须再提醒的是,若比丘尼舍戒还俗,则没有再出家的机会,从“出家”身份的定义中可知,不能再出家的意思是指不仅不能再成为比丘尼,包括成为沙弥尼及式叉摩那的机会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