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之六祖口诀后序
法性圆寂,本无生灭;因有生念,遂有生缘,故天得命之以生,是故谓之命。天命既立,真空入有,前日生念转而为意识,意识之用,散而为六根,六根各有分别,中有所总持者,是故谓之心。心者,念虑之所在也,神识之所舍1也,真妄之所共处者也,当凡夫圣贤几会之地也。一切众生自无始来,不能离生灭者,皆为此心所累。故诸佛惟教人了此心;此心了即见自性;见自性则是菩提也。此在性时皆自空寂而湛然若无,缘有生念,而后有者也。有生则有形;形者地水火风之聚沫也,以血气为体,有生者之所托也。血气足则精足,精足则生神,神足则生妙用。然则妙用者,即是在吾圆寂时之真我也。因形之遇物,故见之于作为而已。但凡夫迷而逐物,圣贤明而应物。逐物者自彼,应物者自我。自彼者著于所见,故觅2轮回;自我者当体常空,万劫如一3。合而观之,皆心之妙用也。是故当其未生之时,所谓性者,圆满具足,空然无物,湛乎自然,其广大与虚空等,往来变化,一切自由。天虽欲命我以生,其可得乎?天犹不能命我以生,况于四大乎?况于五行乎?既有生念,又有生缘,故天得以生命我,四大得以气形我,五行得以教4约我,此有生者之所以有灭也。
然则生灭则一,在凡夫、圣贤之所以生灭则殊。凡夫之人,生缘念有,识随业变,习气薰染,因生愈甚。故既生之后,心著诸妄,妄认四大以为我身,妄认六亲以为我有,妄认色声以为快乐,妄认尘劳以为富贵。心自知见,无所不妄。诸妄既起,烦恼万差。妄念夺真,真性遂隐。人我为主,真识为客。三业前引,百业后随,流浪生死,无有涯际。生尽则灭,灭尽复生,生灭相寻5,至堕诸趣。在于诸趣,转转不知,愈恣无明,造诸业罟,遂至尘沙劫尽,不复人身。圣贤则不然。圣贤生不因念,应迹而生;欲生则生,不待彼命。故既生之后,圆寂之性,依旧湛然,无体相,无罣6碍。其照万法,如青天白日,无毫发隐滞。故建立一切善法,徧于沙界,不见其少;摄受一切众生,皈于寂灭,不以为多。驱之不能来,逐之不能去。虽托四大为形,五行为养,皆我所假,未尝妄认。我缘苟尽,我迹当灭,委而去之,如来去耳,于我何与哉!是故凡夫有生则有灭,灭者不能不生;圣贤有生亦有灭,灭者归于真空。是故凡夫生灭,如身中影,出入相随,无有尽时;圣贤生灭,如空中雷,自发自止,不累于物。世人不知生灭之如此,而以生灭为烦恼大患,盖不自觉也。觉则见生灭如身上尘,当一振奋耳,何能缘7我性哉!
昔我如来以大慈悲心,闵8一切众生,迷错颠倒,流浪生死之如此;又见一切众生,本有快乐自在性,皆可修证成佛,欲一切众生,尽为圣贤生灭,不为凡夫生灭;犹虑一切众生无始以来,流浪日久,其种性已差,未能以一法速悟;故为说八万四千法门,法门9可入,皆可到真如之地。每说一法门,莫非丁宁实语,欲使一切众生各随所见法门,入自心地,到自心地,见自佛性,证自身佛,即同如来。是故如来于诸经说有者,欲使一切众生睹相生善;说无者,欲使一切众生离相见性。所说色空,亦复如是。
然而众生执著,见有非真有,见无非真无;其见色见空,皆如是执著;复起断常二见,转为生死根蒂。不示以无二法门,又将迷错颠倒,流浪生死,甚于前日。故如来又为说大般若法,破断常二见,使一切众生知真有真无,真色真空,本来无二,亦不远人,湛然寂静,只在自己性中,但以自己性智慧,照破诸妄,则晓然自见。是故《大般若经》六百卷,皆如来为菩萨果人说佛性,然而其间犹有为顿渐者说;惟《金刚经》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是故其经先说四生四相,次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盖显一切法,至无所住,是为真谛。故如来于此经,凡说涉有,即破之以非真,取实相以示众生,盖恐众生不解所说,其心反有所住故也,如所谓佛法即非佛法之类是也。是故六祖大师,于五祖传衣付法之际,闻说此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言下大悟,是为第六祖。如来云:“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其信乎哉!
适少观《坛经》10,闻六祖由此经见性,疑必有所演说,未之见也。及知曹州济阴,于邢君固处,得《六祖口诀》一本,观其言简辞直,明白倒11断,使人易晓而不惑,喜不自胜。又念京东河北陕西人,资性质朴信厚,遇事决裂,若使学佛性,必能勇猛精进,超越过人。然其为讲师者,多传《百法论》、《上生经》而已。其学者不知万法随缘生,缘尽法亦应灭,反以法为法,固守执著,遂为法所缚,死不知解;犹如陷沙之人,力与沙争,愈用力而愈陷,不知勿与沙争,即能出陷,良可惜也。适遂欲以《六祖金刚经口诀》,镂板流传,以开发此数方学者佛性。然以文多脱误,因广求别本勘校,十年间凡得八本,惟杭越建陕四本文多同,因得刊正冤12句。董君遵13力劝成之,且卒14诸朝士以资募工。士大夫闻者,皆乐见助。四明楼君常愿终求15其事。
呜呼!如来云:“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夫可见于言语文字者,岂佛法之真谛耶?然非言语文字,则真谛不可得而传也。学者因《六祖口诀》以求《金刚经》,因《金刚经》以求自佛性,见自佛性,然后知佛法不止于口诀而已。如此则六祖之于佛法,其功可思议乎哉!或者以六祖不识字,疑口诀非六祖所作;譬夫大藏经,岂是世尊自作耶!亦听法者之所传也。或六祖言之,而弟子传之,吾不可得而知也。苟因口诀可以见经,何疑其不识字也!
元丰16七年六月十日天台罗适谨序——
〖注解〗
1.舍,居处。
2.觅,疑为“有”字。
3.万劫如一,一本作“故万劫如一”。
4.教,疑为“数”。
5.寻,坊间流通本作“循”。
6.罟,gǔ。网。
7.缘,坊间流通本一作“累”。
8.闵,同“悯”,伶悯。
9.法门,坊间流通本一作“门门”。
10.原作“檀经”,今该正。
11.倒,坊间流通本一作“利”。
12.冤,误谬。坊间流通本一作“谬”。
13.《卍续藏经》本作“遵”。坊间流通本有作“道”。
14.卒,坊间流通本一作“从”。
15.求,坊间流通本一作“承”。
16.原本作“允丰”,当为“元丰”。元丰七年,即1084年。元丰,北宋神宗年号。
《禅宗六代祖师传灯法本》净慧长老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