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由《金刚经》开始的九年学佛路

2012年10月22日 15:38  新浪佛学

  文/普惠                                     新浪佛学频道长期征稿

  我出生在一个无信仰的家庭。从小无忧无虑的长大。一直到佛山工作也没信仰,且排斥迷信。我业务部一位同事,一天数钱,不小心从钱包抽出一张佛像卡。我觉得这个太没劲,太迷信了,以后他凡找我说话,我都爱理不理,公司聚会我会避开他。这是我以前的德行。

  我是唯物主义者,佛学对于我来说,没有一定的结构原理是不会相信。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次是:03年一次清远有个企业鑫鑫化工,要加一套机器。了解后,便同我们公司李总与司机一道,去见化工厂的曾总。曾总台塑高管,下大陆发展。谈到高兴处才知道,喜欢佛学《金刚经》。我们李总(前广州爱多VCD营销副总)喜儒家。两个聊在一起。我在一旁跟本插不上什么话。当时深知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诗意。他们在一起聊的是不亦乐乎,第一次见面,45分钟便敲定了一套38万空压机合同。

  他们的谈法与知识面,对我这个小业务员触动是很大。《金刚经》在电视上听讲过,知道很高深。但从不知道是什么?从清远回来第二天,便到佛山图书馆精挑了一本有注解的《金刚经》,当时只是想再碰到曾总以后有话题。

  回到家,认真读了《金刚经》与注解。第一次认识到佛经有超思维构造与原理。《金刚经》讲,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观接解外界,产生了执着、有了执着、就生妄想;即著妄想,即生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想想我们那天不是在烦恼中度日,在妄想中打滚。而《金刚经》核心就是让我们化解这种烦恼。经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让我们的心不着于人与一切事物,而生其清静心。为什么要生清静心,清静心能产生自在、安祥、喜悦与宁静。让人找到真实的自我。《金刚经》的骨髓就是让我们培养出离心。让我们认知无常与无常性。经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讲的是一切认为有为的事与物,就如做梦、如幻想、如水泡、如影子、如露水、如闪电,应做这样子观想。这就是讲一切无常。人的生命如梦幻泡影,让人了解无常,认识无常,接纳无常。缘来则聚,缘去则散。让人明白名利的无常,就不会因为失去而天崩地裂,让人懂得感情的无常,遇到变故就不会寻死觅活。让人感谢无常,让人少受折磨。明白无常,不执着于过去现在与未来,活在当下。六祖讲:前一念迷则为凡夫,后一念悟则为圣人。当下的一念才是真心。

  有幸读到《金刚经》发现世人太误解了佛经。佛经常讲。佛法僧三宝。

  佛即是觉,觉是指觉悟,觉悟了就会不迷失方向、迷失自己;

  法即是正,代表着正直、一身正气,正而不邪恶;

  僧代表净,净而不被染浊。

  我们不能像六祖慧能一样,读《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大彻大悟。但读经可以生起我们对人对一切事物有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进、正念、正定。让我们提起正念,烦恼渐减。让我们有一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之心面对世间的一切人与事物。不被境所转。而能转境。

  03年至今,九年学佛路仍然有烦恼,需要去克服。学佛与做人一样在于接受,不比较分别,对一切人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都接受。江河接受细流而成就其深。莲花接受污泥而成就莲花,青菜接受粪便成就了青菜。在学佛做人过程中,打、骂、棒、喝皆是无限慈悲的教育。“接受”之妙用,在于成长我们。古人皆因“接受”而得成就。顺境逆境都接受,不比较分别而成就不同的人生。顿觉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学佛的意义在于历事练心,在于挖掘人内心深处的真善美,在于懂得永恒的生命。在于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千江有水千江月,心离尘垢自芳香。

  法无高下,应机则妙;药无贵贱,对症则良。

  2012-10-20

标签:
分享到:

佛教万年历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