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体悟:琴禅并作助我戒除网瘾

2013年11月04日 11:49  新浪佛学 微博

  文/侯健羽G                                     新浪佛学长期征稿

  有一种观点是,焦虑和失眠是由于没有安排好时间。此言不虚。

  当互联网信息铺天盖地向我们袭来,有多少人怕脱离了时代而手不离手机,刷着永远滚动着的新闻?过多的信息让人浮躁,不知所措。曾有一段时间,刷手机每天要占用我五、六个小时,不知不觉中,一天的时间就在盯着屏幕当中过去了,而真正用来干正事的时间被挤占。当我着手要完成一件艰巨的任务时,总是焦虑会否在截止日期前完成。越害怕就越不去面对,又去上网闲逛,造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不但做正事处处失败,还得了颈椎病、干眼病。

  是时候改变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了!

  必须找到一种可以替代上网的休闲方式,而且,它必须健康、经济、有助于安定身心。

  马祖道一提倡“平常心是道”,即“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笔者所理解的“禅”,即除去干扰、专心做事的状态。为了锻炼这方面能力,我决定学一种乐器,一种不专心就奏不好的乐器,用它来辅助我做到专心,从而远离外部世界的干扰。

  学的第一种乐器是洞箫,着迷于它静雅、闲适的人文气质。第一次亲耳听见箫鸣是在湖边,演奏者修为甚佳,箫声沉静,听后心里丝毫不起七情六欲和妄念。果然,箫是一种心不静便无法吹奏的乐器。首先,初学者很难吹响,越急越吹不响;其次,即使吹响了,由于心浮气躁,低音不饱满厚实,高音刺耳。有过打坐冥想经验的人都知道“观呼吸”,指当坐禅妄念纷飞时,观想呼吸,并有意调整使呼吸深沉均匀,达到有效控制妄念的目的。而当人入大静时,呼吸也微弱到近乎停止了。由此可知,呼吸与念头是紧密联系的:一个处于身心不安宁状态的人,呼吸总是很急促、短而浅;而一个内心平和的人,呼吸是长而深的。习箫正是要用到后一种呼吸。因此,要想让吹出的箫声有感染力,首先要有意控制脑中妄念,进而改善呼吸。

  我放下诸如给众人表演等功利心,要求只做到吹奏好本身,这样心就静下来了。再一吹奏,就很顺利地吹响了。自学洞箫一年半,一个深刻体会便是,脑中妄念成倍地减少,即使不碰箫,把习箫时的腹式呼吸法用于白天工作时的放松和睡前的清空意念,也都非常有用。

  由于见识到了音乐与禅修的相辅相承,我开始寻觅更加复杂难学,对专注力要求更高的乐器,于是锁定了古曲吉他。与民谣吉他不同,指法要复杂得多,难度在钢琴之上,小提琴之下,要想登台演奏,没有至少五年的苦练是不行的。开始,老师不收成年人,理由是童子功很必要,孩子心静;成人虽然理解力强,但心里事多,受不了枯燥,坚持不到最后。我说:“我来学琴,既不想考级,也不想表演,就是把它当修行。如果这种枯燥能磨掉我的浮躁,学多少年都行。”老师这才答应收我为徒。

  学习过程着实枯燥,特别是基本功练习阶段,一首很短的练习曲要想弹得好,并不容易。初学者常顾得了这头顾不得那头。左手弦要按实、按对,不能碰到其它的弦;右手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都得用到,不能用错手指,更不能按错弦,还要同时注意强音、弱音和演奏的连贯性。可想而知,要想把所有这些都做到位,需要消耗多少能量。稍微一分心都会发出不和谐音,导致整首曲的失败。所以,与习箫一样,弹拨乐器也非得把大脑清空,进入禅境不可。

  开始吉他老师就看出我是目的性指向的人,因为我总是急于把整首曲子弹完,不重视细节。他用佛学化的语言对我说:“你要专注于当下,才把能细节做好;而你总是想着将来,以为把整曲弹完了就是达到目的,其实你错了。你的每个小节都弹得马马虎虎,节奏也错,有些音根本没弹响,我顶多给你60分,但其实就等于你没完成。”

  老师见我急功近利,便叫我不要贪多,把每一小节弹好了再往下弹。我按照他的指示做,放松心态,专注于当下的小节,果然进步神速。

  这样,上网闲逛的时间被用来练琴。开始总是焦虑,觉得与世界脱节了,练琴的枯燥折磨着我。有时想,几行的五线谱要反复弹几十甚至上百遍,这与上网时快速浏览、用海量信息填满大脑比,太浪费时间,见不到益处。练琴既不像财经资讯那样给人带来潜在财富,又不像某条朋友的转发或评论那样看起来对人脉有利。但在佛菩萨的加持下,我还是坚信可以从琴中悟道。

  到目前为止,已经坚持练琴一整年了,每天练琴一小时左右,我的身心发生了巨大变化!

  除了眼不干、颈椎不疼以外,我的暴躁脾气和马虎的工作作风也得到明显改善。因为,练琴与上网是两个极端相反的过程,锻炼的是大脑的不同能力。

  伴随互联网上海量信息的,是无尽的诱惑,它让人产生了疯狂收集的欲望却忽视了眼下工作,不去深度思考。人在这种浅阅读中焦虑、功利、不安、失眠。

  练琴过程虽然枯燥,其弹出的错误音符却能精确反映人当下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分心、烦躁、自满等不良状态。为了弹好琴,人不得不深度检视内心,从而达到提升乐曲细节品质的效果。练琴久了,深度思考取代了上网造成的浅思考习惯。这一取代过程可以被理解为剥离外界污染见“本心”的修行过程。

  这以后,我因为工作需要还要上网查资料,但再也不会像过去一样被信息左右目的和情绪了。因为心定了,我的工作效率开始提高。当我在写作或翻译遇到瓶颈时,不再习惯性地打开浏览器漫无目的地上网逃避,而是学会强制自己面对和解决当下问题。这种好习惯是在练琴时养成的。我开始接到更多的约稿,更多的兼职。

  琴禅并作是八万四千法门的一种,是琴助我摆脱外界干扰,找回“清静心”。只要细心发现,门门可以悟道。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给本文挑错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