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大学生谈《佛教的财富观》心得

2014年09月18日 10:24  菩提书院  收藏本文     
《佛教的财富观》心得《佛教的财富观》心得

  文/明翔

  去年,我刚从大学毕业,怀着意气奋发、骄傲自负的心理,从南方的一座三线城市来到首都北京,自以为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识在这座城市很快成功,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才,在30岁之前功成名就。因为我认为,我生来就是为了来改变世界的。  

  然而现实和理想的极大差异,使我的情绪变得极其低落。踏入社会,我才发现自己所面对的和想象的不一样。我在学校里自以为了解的一切,其实充满了我执、偏见和自以为是。我也没有能够很好地处理人和事的关系,变得情绪焦躁,于是陷入了另一种极端——认为这个社会是黑暗的、没救的,物欲横流,每个人都在贪嗔痴,拼命赚钱,没有道德……这个世界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我把自己放置在了所谓的“道德”制高点,来批判我所见到的任何一个人。慢慢地,我觉察到这是用来维护自己、强化我执的借口,还一度得了轻微的抑郁症,只想结束生命。  

  学完了《佛教的财富观》之后,我的心渐渐开始转化,对金钱、财富的观念正本清源,理清了自己过去的混乱心态。  

  首先,是对这个物质世界的看法。这是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世界,经济发展为我们带来了生活的富足,科技为生活带来了便利,这是我们应该感恩的地方,而不是像我以前那样,用抵触的心来面对,还自认为很忧国忧民。高度发展的物质社会本没有错,问题是出在物欲上,是人们对物质的贪着,强化了各种我执情绪,最后无法自拔,生活得很不开心。  

  其次是对金钱的看法。过去的我认为,金钱可以让我们见识很多没有见过的东西,结识很多有权有势的人,长见识,开视野。  

  我们对于金钱的贪着太强,面对实际的对境就任习气把控自己。就我自己而言,对待金钱就非常执著。丢了100块钱心里就特别的不爽。再比如说,买个东西10块钱,而两步之遥的另一家店才8块钱,心里就特别不舒服。我对钱的执著居然如此之强,2块钱也能让我的心翻江倒海。   

  现在我明白,追求金钱的过程如梦匆匆,留下的无非是不同的心行力量而已。很多人在追求金钱的过程中培养、强化了我执,强化了主宰欲和控制欲,这是与解脱和修行背道而驰的。  

  第三是对财富的无常观。学习以前,我很强烈地认为现在是财富资本积累的时候,因此我从来不去正视财富无常变化的现实,而是带着恒常见去看待财富。于是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培养了两种心态:一种是对于财富的贪着,另一种是我执。  

  第四是正确认识精神财富。济群导师说,金钱只能解决生存问题。对于金钱所能够换取的所谓“精神财富”、“资源”,可能只是一大堆错误情绪的综合体,不仅和幸福背道而驰,更成了困扰自己内心的魔咒。导师指出,真正的精神财富包括三种:道德内涵,人文素养,人生经验。以前我觉得我没有钱,但是有“精神财富”啊,自以为看了几本书就是“精神财富”了。其实这种想法是强化我执,所以我常常轻视这个,轻视那个,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而导师所说的真正的精神财富和道德内涵,其实我根本就没有。活了二十几岁,人生经验能有多少呢?看几本书就有人文素养了?烦恼总是不断,哪里来的人文素养?扫洒应对,珍惜物命,这些才是人文素养。没看过几本书的人,不代表没有人文素养;读过书、有高学历的人,并不意味着就有人文素养。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钱要合理使用,取财有道。作为一个立志解脱、风华正茂的佛弟子,我现在这个年龄,工作是不可逃避、必须要做好的事情。这不仅为了自己的生存,更是为了照顾好身边的亲人——所谓人天善行,责无旁贷。  

  现在要解决自己的生存和照顾好身边该照顾的人还很难,我也做得非常不好——远离家乡千里,对家人缺乏关心。我唯有先把工作作为修行的道场,珍惜去除我执的好时机,从当下做起,调整心态,做好我自己!

文章关键词: 佛教 财富 心得 财富观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