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二字语出《妙法莲华经》:「惟愿天人尊,转无上法轮,击于大法鼓,而吹大法螺,普雨大法雨,度无量众生,我等咸归请,当演深远音」
法鼓山以「法鼓」为名,即希望以佛法的鼓声,如暮鼓晨钟般使听不懂佛法的人能听懂,使从未见佛法的人能看见,期待人人能够得到佛、法、僧三宝的利益,人人沐浴在慈悲与智慧的法雨中,使人间社会成为健康、和平、和谐的乐土。
法鼓山属于世界人类,属于整体佛教,不仅是台湾的,也是国际的,
不但关注现在,更要放眼未来。
法鼓元年就象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后法鼓山将迈开步伐,更积极的建立国际关系,透过学术、文化、宗教等交流活动,在联合国组织与世界各宗教、各领域、各地区,将建设人间净土的思想及方法,以及汉传佛教的核心价值,分享给世界。
【法鼓山的历史】
农禅寺成为台北市历史建筑之后,我们终于拥有这块土地的所有权,市政府也允许我们变更此地为建筑用地,土地归中华佛教文化馆所有。至此,农禅寺成为合法登记的寺庙法人,除可保有原来一百坪的原始建筑和三门之外,市政府也希望农禅寺增建,成为台北市的代表性寺院。
另一方面,我们也对大业路六十五巷及怡和巷的近邻举行公听会,了解到邻居的意见主要有二。一是希望农禅寺的进出不再走六十五巷,包括工程期间乃至增建完成以后。二是要求农禅寺增建时不可填土,因为他们担心填土之后,农禅寺的地势变高,台风豪雨的季节,他们所处地势较低,会有淹水之虑。
因缘不可思议!就在农禅寺与大度路之间,有一块国有财产局的土地因地主积税未缴,就把土地让给了国有财产局。而在政府尚未规划土地用途之前,土地是可以买卖的。因此我们把握难得的机缘赶紧买下这块土地。从此以后,农禅寺有了新出路;将来的主道将是朝著大度路的方向。所以,邻居的第一个意见也迎刃而解了。
至于不填土的要求,我说:「不填土也无妨!那就盖一座水月道场。」我们不但不填土,反而要盖一栋水上的房子,叫做「空中楼阁,水月道场」。房子建在水上,离水面有数公尺,就像一座空中楼阁;水底则可养鱼、植莲、种水草,便是一幕幕的水月道场。这样的道场应该是满特别的。
我相信大家一听到「空中楼阁,水月道场」,一定非常惊喜的!如何的呈现法呢?那就是平时建筑物的四周是一片水域,水面上设有一根根的木桩,看起来像装饰艺术,一有大活动的时候,就在木桩上加铺一片片的活动面板,便成为具有高度实用性的活动广场。这样一来,居民提出的两个意见,我们全解决了。
最初由于农禅寺的铁皮屋,老是面临被拆除的危机,缺乏安定感,所以我说:「能用一天是一天啦!等到要拆再说吧!」也就在这样经常面临无常感中走了过来。正因为农禅寺面临随时被拆撤的危机感,所以我们找到金山这块土地创建了法鼓山。如今,法鼓山成为我们整个体系的总本山,农禅寺则属于总本山之下的分支道场,然而农禅寺之于法鼓山的意义,乃至于带给台北市民的贡献,将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在农禅寺面临可能被拆也可能不拆的十多年间,我们也在北投公馆路买了一块地,建了一座现代型态的寺院;先是称「新农禅寺」,后改名「云来寺」,已于二○○六年秋天启用,现为法鼓山在台北市的行政中心。
法鼓山是以农禅寺为发源地,有了法鼓山,农禅寺也转变成为正式寺院,同时又在北投增建了一座云来寺;因缘的如此发展,真非我始料所及。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