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觉壁
唐代,9世纪末,绢本设色,高79.5釐米 宽25.5釐米
长广敏雄先生就此绘画为主题发表过优秀论文(1964年),其中先生注意到金刚脚尖紧绷,两脚跟用力踏地。在久视元年(700年)纪年的洛阳千祥庵的拓本中也有与此相同姿势的金刚力士像,在西安大雁塔里也残留了大致同时代的相同像的一部分。
这两个相同的例子中,描线顺畅没有停顿,像的脸和膝盖等重点部位的描绘上精确地按照底稿的模型。与此相比,斯坦因收集品中的本图以及类似的绘画中,使用短的有间断的綫,基本遵照底稿但进行肥瘦的改变,起到了夸张的表现效果。
可以说这里反映了有关金刚力士像流行。大英博物馆和大英图书馆分藏的,大约为10世纪的二组四块墨绘的像(参照第2卷Fig.93、94),和有咸通九年(868年)纪年的《金刚经》的有名的封皮上的木版画(参照第2卷Fig.144、145)中,也可见相同姿态的像。本幡原有的四条灰色丝缎幡脚与主幡分开保管,如果加上它们,该幡的长度会在2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