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慧长老谈中国佛教复兴之路

2013年04月24日 15:26  新浪佛学 微博

 

  文/韦芳居士整理   

  2009年夏长老于中日友好医院养病期间

  净老:佛教伤了元气,恢复起来很困难。今天有传统的地方呢?把山门关得紧紧的;没有传统的地方呢?把山门敞开了,宗风缺失。刚好走了两个极端,这就是今天汉传佛教发展上的面临的一个盲点。即要保留传统,又要开放,比较麻烦,实践起来比较困难。一些老人呢再不做的话,年轻人做,做不了。如像西安卧龙寺的如承法师呢?年龄大概都有六、七十岁了。过去云居山呢?传统是有一点,但太保守。使佛法的弘扬,失去了很多机会,现在空间挤得越来越小。怎样契理与契机的来度化众生,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佛教就没有希望。怎样的契理与契机呢?整个的教界,理不出个头绪来。学术界呢,着急。学术界总在千呼万唤,希望佛教有主体自觉。主体,就是讲的四众弟子。自觉,要自己想的成为主体。成为主体就是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现在的这个责任心呢,好像对修庙很感兴趣、扩大地盘感兴趣、烧香拜佛也感兴趣。真修实证,是薄弱环节;讲经说法,是薄弱环节。

  讲经说法、真修实证跟不上去, 庙修得再大,没有什么用处。

  戒毓:现在呢,也面临这样一个趋势。有一些中青年法师,在弘法上也有力度,非常推广《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略论》。广略论相当于汉地的元代,是西藏高僧宗喀巴大师作品。站在宗大师主张上,认为汉传佛教没有修学次第。这些法师,站在对汉传佛教的思考,但是对汉传佛教的历史及传统并不是很了解,批评汉传佛教没有修学次第。这种批评,对汉传佛教比较深入了解的人,并不能认可。

  净老:

  汉传佛教要现代化,为什么要现代化呢?古代的人讲的话,及古代的文章看不懂。这样就把佛教的精华关在藏经楼里,发扬不出来,锁着书本里。这个佛教文化上有个断代,一条很深的鸿沟,这条沟跳不过去。那么《菩提道次第广论》、《略论》是现代法尊翻译的翻译的,是现代的大白话嘛,大家看的比较容易懂。呃!觉得他这讲的比较好。当然《广论》、《略论》也有他们的长处,但是它们毕竟以密教作为核心,而不是以禅定作为核心,不是以禅作为核心。它毕竟绕的圈子太大了。难道《摩诃止观》没有次第?《释禅般若密》没有次第?他们有他的次第,就是我们不能理解它,看那个东西费劲。历代祖师讲了这么书,难道没有次第?都有次第。《六祖坛经》没有次第呀?《六祖坛经》是最好懂了,是大白话,太容易了,但是真正要把《六祖坛经》吃透,理解的,也不是一件那么容易事情。

  学术界把《六祖坛经》,看作是六祖以前的传进来的中国佛教的一次大消化,大总结。他们看着是这个东西。但我们现在的人觉得呢?认为六祖他不识字,他讲的什么东西和教理不合,和那个东西不合,他完全在咬文嚼字上面去理解,难道六祖没有次第啊!六祖把整个佛教消化掉。六祖非常重视佛教的前瞻性。他当时住在广东,交通不方便,信息很闭塞。但是他对新传进来的唯识宗,他也在应用啊,他也讲“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也在讲八识。他也晓得吸纳佛教一些新的信息,来丰富自己的思想。六祖是很开放的人。六祖而且讲了很多话,比如讲:“不立文字”。不立文字不是不用文字。不立文字是叫你不执着于文字。如果讲“不立文字”就是让你废除文字的话,那你“不立”二字也是文字啊,那你这两个字讲出来也是多余的。所以说六祖他的思想是很进步。六祖的思想、六祖的传承,六祖的法门,维系了中国一千三百年的佛教。

  学生戒毓问:这次您在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谈到:中国佛教的三个里程碑:道安大师,六祖慧能,还有太虚大师。

  净老:是啊。这是中国佛教史发展的三个阶段。在对佛教的理解上,不走出这个误区来,没有一个指导思想,是不行的。佛教走是的中国化、大众化、现代化,我缕出这个思路来,希望中国佛教应该走这样的路线。不走大众化不行,大众化这条路永远要走的。现代化这条路呢?也是永远要走的。现代化,唐代在当时也是现代化,宋代在当时也是现代化,元明清在当时也有现代化,到我们今天也是一样要也是现代化。我们看过去是古代,再过个几十年,后人看我们也是古代。所谓契理契机,“机”就是现代化,理就是传统。可以这么理解,“理”是佛陀的原教旨,“机”可以指不断发展的时间、空间和人。“机”不能当指的人,时间、空间、人三者包括在一起。这加在一起,就是佛教讲的时节因缘。这些话在经书上每每讲,但是人就不去思考。

  本贤法师问:佛教在最开始的创立时候,就是走在前面,这就是所谓现代化。

  净老:所谓“佛”,所谓“佛教”,就是所谓佛陀的教法,加上信仰佛教,修证佛教的人加在一起,那就是叫佛教。否则的话,就叫佛法。佛教就是教法加上信仰佛法及修证佛法的人加在一起,还包括教团组织在内,这就是叫佛教

  学生戒毓问:长老用简单通俗易懂大白话对佛教的解释非常的到位。就长老所说的佛教的标准或原则上看的话,现在很多人认识上存在不少问题,只重佛、重法,不重教团,认识上存在很多缺失。

  净老:没有教团,就没有佛法。也可以说没有佛法,就没有教团。但是佛法的存在,是为教团而存在,为众生而存在。就是佛法的体现。教团包括七众弟子在内。

  学生戒毓问:现在大家有信佛、信法,不信教团。所谓的信二宝,不信三宝。

  净老:这是一个误区。教团现在缺乏诚信度,(笑笑)这是一个佛教的大危机,诚信的危机。

  学生戒毓问:太虚大师对中国佛教的主流佛教有四个点:本佛、重经、博约、重行。 主流佛教以道安法师为契入点,然后智者大师等天台宗、华严宗,还有还是禅宗的。旁流四个特点:本理、重论、受授、学习。旁流代表的是唯识与中观。现在中国佛教学院恰恰是找的旁流的道路,而不是走的主流的佛教路线。重理的,缺乏实修的。

  净老:跟一个时代的风气有关。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这是亘古以来,知与行的矛盾。演化到后来,社会也很严重,佛教也同样如此。总是在知与行之间彷徨,不能有个正确的抉择。表现在比较盲目的单一化的行,单一化表现在就是在念一句“阿弥陀佛”上。这固然是在行,脱离了理论的行,就是盲修瞎练。这不能只研究一经一论,只是讲,做不到。不能够正确的引导。教团呢,要为社会大众树立一个典型。教团呢,就是为大众树立典范。过去讲学习,向谁谁学习呢?就是要想信教的人学习。现在联信教的都不可信,那就完了吧。一个热比娅、一个达赖喇叭,去年三一四、今年的七二五,那些都是和宗教徒有关系。虽然不是宗教,往往披着宗教的外衣,在干这些事情。西藏佛教出现的三一四,内地的教界虽然没有出现这问题,但问题的严重性,也比那个差不了多少。(苦笑)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给本文挑错 电话:4006900000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