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普陀寺天王殿前的三副对联

2020年09月11日 14:27  新浪佛学 微博 收藏本文     
天王殿前廊坚毅矗立的石柱依然庄严肃穆天王殿前廊坚毅矗立的石柱依然庄严肃穆

  天王殿也称弥勒殿,位于寺院中轴线的最前端,是汉传佛教寺院内的第一重殿。南普陀寺天王殿重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重建后的屋顶为重檐歇山顶,并饰以闽南特色剪瓷,大气轩昂。及至殿前,映入眼帘的便是檐廊前的六根花岗岩石柱。每根石柱均有一句联镌刻其上,共成3对楹联。

分派洛伽开法宇,隔江太武拱山门。分派洛伽开法宇,隔江太武拱山门。

  这三副楹联里,中间一副大字短联最是显著,为天王殿主联:

  分派洛伽开法宇,隔江太武拱山门。

  此联作为主联,揭示了南普陀寺的“世”与“界”:上联阐释了南普陀寺的历史渊源,下联则点出了寺院的地理位置。

  普陀为山名,梵名补陀洛迦、补怛洛迦、布怛落迦,普陀洛迦等。华言小白华也,亦名补陀山,意为光明山、海岛山,为观世音菩萨化度的圣地之一。《华严经》记载:“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句中的“补怛洛迦”,也通如今的“普陀洛迦”或“普陀洛伽”,指的便是观世音菩萨的圣地之一。

  唐代王勃也有诗《观音大士赞》证曰:“南海海深幽绝处,碧绀嵯峨连水府。号名七宝洛迦山,自在观音于彼住。”可以说,此楹联的上联“分派洛伽开法宇”,意指南普陀寺位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之南的位置,也是供奉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

  “隔江太武拱山门”则是用诙谐拟人的手法说明了寺院的地理位置。由于南普陀寺坐北朝南,又建在厦门岛的外缘位置,因此在寺庙前便能远远望见大海和海中的金门岛。“江”其实指的是厦门岛南面狭长的鹭江海域,而“太武”则指金门岛上的太武山。因此,“隔江太武拱山门”的意思便是“海对面的太武山,也在对着寺院虔诚地拱拜”。

  除主联之外,天王殿在主联两侧共有两副篇幅更长的楹联。其中,主联两边一对石柱上的楹联以篆文题写镌刻,传达了和主联一致的信息:

  洛迦分一派,法门不二,此因缘,泰武峙前屏,尘世大千,皆梦幻。

  “洛迦分一派,法门不二”,意同主联中的“分派洛伽开法宇”,也是对南普陀寺历史渊源的阐释。不同的是,此联更为直白地表达了南普陀寺与普陀山同为观音道场,供奉观世音菩萨,法门无分别。

  “泰武峙前屏”,这里“泰”通“太”,指的便是金门岛上的太武山。不同于正联,此联在说明了太武山如屏障般屹立于寺院之前这一地理事实后,还结合了佛教理念“尘世大千皆梦幻”,表达了以太武山为屏,分隔如梦如幻的虚妄尘世之意。

  位于天王门殿前廊最右两尊石柱,镌刻着天王门殿三联中最长的一副楹联。相比于前两联,此楹联内容更偏直抒胸臆,内容也更加厚重,注重情感的表达:

  南望极沧溟,波覆澜翻,

  何如独坐莲花真成自在。

  普天蒙尘瘴,烟迷云暗,

  安得同登宝筏讬庇弥陀。

  从寺庙朝南,极目远眺苍茫的大海,海面汹涌翻覆,状甚凶险,怎么能与观音独自坐莲修行的自在相比呢?尘世众生皆有烦恼执念牵绊,内心难以安于清净,如何才能为阿弥陀佛所庇佑,度过苦海到达彼岸呢?

  此副楹联通过上下联两句发问配合,传达了佛法“消灾弭劫,安乐众生”之大愿。同时也从信众的角度发出感叹,表达了众生寻求弥陀庇佑,以渡生死,解决忧虑困惑的向往。

  一个多世纪以来,天王殿前廊坚毅矗立的石柱依然庄严肃穆,石柱上朱笔题就的三副楹联荡气回肠,引人驻足,流连品味。步及楹联正中,抬目便是殿宇的红漆大门,一如弥陀一般向世人敞开胸怀,安乐众生,使人心生欢喜。

文章关键词: 佛学文化 南普陀 对联 寺院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