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谈锡永
《景德传灯录》举南泉:
师因东西两堂各争猫儿,师遇之,白众曰:“道得即救取猫儿,道不得即斩却也。”众无对。师便斩之。
赵州自外归,师举前语示之,赵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师曰:“汝适来若在。即救得猫儿也。”
这是一则很著名的公案,自古至今,评论者恐怕超过百数。论者多着意于解释南泉为何斩猫,许多解释玄之又玄,要弄清楚这些评论,实在比弄清楚南泉斩猫更难。
笔者弟子汪广松在堂上问一些本科生,如何解释赵州的举动。他不管南泉,只管赵州,足见他的着眼点与众不同。当中有一学生说,这是谐音,脱履安头,便是“鞋帽”,谐音“携猫”。广松将此事向我举似,旁边有一弟子说,南泉是唐代人,“携”字在唐代是否念“鞋”音,要查一查韵书,一查《康熙字典》,“携”字在《唐韵》念“户圭切”,这便接近广府话的读音,不能说与“鞋”音相谐。
不过,这学生的直觉,却应该很合这重公案。将履作帽,分明是颠倒,赵州只是说南泉颠倒,更无别意。
两堂争猫,根本不关猫的事,如果要提起来斩,应该提起两堂的首座僧人,说云:“道得即救取两堂为首,道不得即斩却也。”如今不斩滋事的人,却斩无争的猫,不是颠倒是甚么。
这样平直来解此公案,可能有人会觉得没有禅味,因为他们已习惯不用平常心来读公案。笔者认为,南泉当日以为两堂定有人能出来说几句话,谁知都默然无语,南泉已经摆出斩猫的架势,难以收回,唯有将猫斩却,如果当时有人说南泉颠倒,他便可以哈哈一笑下台,赦却猫儿一命。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