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学佛心得:感恩的心
文/缘笑 新浪佛学长期征稿
刚学佛的时候接触的是传统文化更多一些,那个时候还分不清善法与佛法,走到哪儿也都是满口感恩。但感什么恩,感谁的恩,有点儿糊涂。
记得佛海师兄谈到过,感恩,首先感的是天地之恩。大自然给予我们阳光雨露,并没有索取什么;因为我们就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我们与大自然就是一体的啊。现在世界上关心战争的比较多,关心环境的还是其次;人们关心生活的比较多,关心生存的也相对较少。为什么?念念都在一个我啊!物欲横流,都是在享受;想着怎么赚钱,怎么消费。不知道大自然的生态与自己息息相关,我的所作所为直接关系到大自然。没有责任感,没有团体意识,只知道索取,不知道这就是杀鸡取卵。不知道大自然与我们是一个团体,所以生不起感恩的心。没有感恩心就没有奉献精神,实际上这是一种义务啊,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这种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就在家庭教育,在宗教的信仰。
许多人都学过《弟子规》,现在一谈到传统文化,很多人都首先提到《弟子规》,仿佛《弟子规》就代表了传统文化。《弟子规》讲什么,讲的是孝亲尊师。是父母对孩子的一个家庭式的爱,还不能完全达到儒家圣人的高度。是围绕着爱的一个教育,爱的教育。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所以子女要报答养育之恩。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是对父母的尊敬,是对父母的爱啊。因为受恩,所以报恩。没有你我之分,完完全全是心甘情愿的。
把这种心量扩大,就是天地父母啊!天地的恩德,是孕育了万物啊!自己的父母,自己生存都离不开天地的滋养啊!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的独生子啊,理所当然应该效法自然,君子与天地同行啊。可现在谁还有这种意识,谁还有这种心量,几个人愿意去做,又有几个人真正去做呢。都是在社会中追名逐利,像狗啃骨头一样,并没有多少肉却吃得津津有味。
世间最尊贵的人是帝王,誉名天子。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你看尧舜这些上古帝,都是垂衣裳而天下治啊!德化四方,完完全全是福报的感召。一个人的福报要看他的心性,自古但凡有所为的人都是心性上有过很大修炼的。儒家的心法就体现在这里,虞舜把天下禅让给大禹王的时候有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唯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这就说到一位历史人物,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还是太子的时候,经书典籍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以他的谋略武艺,一统古印度是没有问题的。但他没有去做将军,没有去当转轮圣王。这是过来人,世间的心性修炼以及追求都是尝试过了的,到了最后都不究竟。当时印度很多沙门修道,最负盛名的是修苦行,就是心性的修炼。这种超越世间心性修炼的方法已经很接近出世间法了,在当时是极致的。一般人修三年,但释迦牟尼佛苦修六年。修三年已经自我感觉很良好了,很超越了。但释迦牟尼佛修六年,虽然有成但觉得还不究竟。这是对自我的一个高度清醒的认识,久修而不迷失。最终他选择中道,菩提树下发下大誓愿,七天后赌明星悟道。
第一句话就是,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从心性中发现每个人都有佛性啊,这个肉体是轮转的,但这个佛性是不生不灭的,是圆满的啊!现在讲自尊、自信、平等。自己佛性就是最尊贵的,最平等的,你要是不相信,那就是不自信。相信了,修成了,佛性圆满了,那就是佛,实际上是一种回归,回归自性的最光明。佛就是自己的法身父母,这是相对肉身来说的;因为肉身长轮转一般要假借胞胎才能受报,而法身不坏就在佛性的圆满里。佛是觉者,是正觉者,是无上正等正觉。先觉觉未觉,释迦牟尼佛等无量诸佛是过去佛,我们这些众生就是未来佛。都是金子,为什么他们能发光,我们非要呆在茅坑里污秽不堪呢。愚昧无知啊,不明白道理,糊涂了一辈子。做了无边的错事,还理直气壮;不知道地狱是自己给自己建造的,叫地狱无门自来投啊。真理与智慧是一体,众生与佛亦不二啊!不能认贼作父,把欲望作为自己的主宰,自己不当家啊!把食欲,色欲,财欲,名欲,睡欲当做亲爹妈,一刻不离;把自在的解脱法、清净的戒律当做束缚,斥为寄托看作迷信啊!
是怯弱啊,不敢面对自己的佛性,佛性的光明就像太阳,光天化日之下不敢做一些满足自己私欲的事情;不能满足自己的私欲,放不下自己的贪恋,就斥为邪妄,不敢面对,逃避啊!真正勇敢的人是敢于面对自己内心的黑暗,去战胜他,降伏他,敢于追求超越生命的东西,是自在啊,是真正心性的自在,不光不被世间的东西束缚,更不被烦恼所束缚啊!《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每个人都要观自在啊,不是在享受物欲时的逍遥,而是面对恐惧不安,种种烦恼逼迫时的自在,离开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所以叫观自在啊。怎么做到,就是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用般若的智慧,就是佛的智慧,智慧就是光明,光明就是佛的性德,所以要念佛啊!
用感恩心去念,念南无阿弥陀佛,感恩这个法身的父母。佛佛道同,每个人的佛性是相同的也是想通的,你念佛时不光今生的生身父母受益,累劫以来的父母都受益,最大的报恩啊!报自己内具的佛性的恩,报这一生父母给予因缘获得解脱的恩,更报释迦牟尼佛的教化之恩。是一不是二啊!
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意。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意故,必得往生。
多一些理解
“如来住在哪儿?”今天朋友冒失的一问。该怎么回答?是“在你起心动念处”;还是将佛法娓娓道来,讲的头头是道?对于这“不专业”的发问,我有些明白了什么叫“口头禅”。
十六岁之后接触佛教到现在也有四五年了,而冠之年虽然行持上卑劣,自认理路上还算能领会一些,今天算是当头棒喝了吧?金山老师提醒过,你还有些书生气,佛法要讲的平淡;尝试了一下,效果果然不错。近日开始反思自己的毛病,虽然有悟性却缺少足够的耐心,得少为足;虽然小聪明却缺少涵养,不能真修实干,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生活中往往遇到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和尚为什么开车啊?和尚为什么拿手机啊?和尚为什么还打篮球啊?你为什么吃素啊?信佛到底哪儿好啊?信佛能不能保佑我啊?看到这儿,许多师兄不禁一笑。我也会笑,我笑的是这问题庸人自扰之,佛教是人间的佛教,不是砖头木头的佛教。和尚是人又不是砖头木头,干嘛不能用人间的东西,干嘛不能参加人间的活动,只要不违反戒律就行了么。没有说老外就不能用筷子,中国人就不能吃西餐的。一位公民遵守自己国家的法律,选择哪个国家的生活方式是自己的权利;一个和尚遵守自己教内的戒律,干嘛不能运用科技呢?他是在现代科学时代出的家,又不是两千年前就出家了。而且自古以来科技的运用首先就是寺院,何必孤陋寡闻,自以为是,冷嘲热讽呢?
这让我想起了以前有个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故事,中国人去了外国会问,你们怎么不吃麦当劳,怎么不吃肯德基啊?那在家也总会吃汉堡,薯条,牛排吧?外国人见了中国人会问,你们有高楼大厦么?你们有汽车么?你们怎么还穿西装啊?不是应该长袍子,大褂子,梳着一头大辫子么?
这都是自以为是啊,人家怎么生活有自己的规律和文化,你不了解又不愿意去了解,凭什么说长论短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是无知还有情可原,如果是恶意的中伤,这是诽谤三宝啊 ! 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无非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市井习气太重,夜郎自大。不了解宗教的价值和意义,一生的追求就是财、色、名、食、睡。有人过得比他好,又是他觉得不如自己的人,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是他可以欺负的人,对自己构不成威胁,就使劲的踩啊!多几个这样的人,三人为虎,一般人也就认同了,这是始作俑者其无后啊!
诸如此类的回答,娓娓道来也许能很有道理;但对于不讲道理的人,怎么办呢?置之不理?这些问题不止一个,很多人不会听你怎么讲理,只是固执己见,发表自己的疑问,仅仅是发表疑问,答案对他们不重要。这种疑问恰恰就是内心的不满,只负责吆喝出来,不是来寻找答案的。如果真是来学习的,简单一些一本《觉海慈航》;深一些一部《印光法师文钞》什么都解决了。
佛法面对的往往是这些人,《慧净上人书信集》:既是佛弟子,应有佛弟子的气质,无论在任何岗位上,都能以佛弟子的香光熏陶他人,引人入佛。不过话又说回来,所谓【佛弟子】者,佛的弟子也,是佛的学生、学佛的人,还在学的学佛人。在学的过程中,有学得成,有学不成的。又,末法众生,学而难成,比比皆是,因而【佛弟子】三个字,实在很难承当。(下文略)
自我照镜子实际上也就是罪恶生死凡夫,但由于佛光照着,所以一般人看来就应该光彩照人一些。往往就用高标准衡量,做好了没佛什么事儿,理所应当;但凡有些不好,就会讲“就这还信佛了”。为了少给“佛祖”抹黑,勉为其难,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夹着尾巴,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万望诸位师兄以后见了我,如果觉得行持不错,要知道这是装的,没有真材实料;如果涛声依旧,说明没有真修实干,我还是我,莫要见怪。教外已经人言可畏,教内但愿阿弥陀佛。
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退让;少一些怀疑,少一些中伤;赞美这个世界,欢喜是留给自己的。
最美的地方
想找一个最美的地方定居,后来发现最美的地方是在心里;想找一个最肮脏的地方远离,找来找去还是自己的心。这颗心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狱,可以是圆满也可以是残缺。迷悟都在心中,心念一改,就可以转喜为忧,转是为非。要想求得圆满,要先知道一半一半。
人生在世,本来凡夫;豪言壮语,亦非大雄。若知这世间是一半一半,一半的恩就有一半的怨,一半的是就有一半的非。一半的爱则一半的恨,一半的聚则一半的散。非常奇妙,都是因缘。世间万事,苦乐参半。放下内心的幽怨,开启智慧的光明。或用好的一半去影响坏的一半,用慈悲的一半去灌溉心田。
这个世界无处不美,只可惜眼光落错了地点。星云大师讲过:“世间的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聪明的人,凡事都往好处想,以欢喜的心想欢喜的事,自然成就欢喜的人生;愚痴的人,凡是都朝坏处想,愈想愈苦,终成烦恼人生。我们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狱。”做一个有用的人,会生活的人,在时时处处的岗位上,用微笑,用智慧去把恩怨化解,让光明传递身边,能宽心,能忍耐,让笑容绽放到最后,转化为慈悲,留给人生无限欢喜。
不管自己愿不愿意,世界都在变。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因为惰性每个人都有的。许多事情既然做了,就没有道理可言。因缘是会推动人向前走的,在大的趋势下,我们也可以做出一些小小的改变。力所能及的给人安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利益。或许我是孤家寡人,没有好朋友;但是我可以做大家的朋友,服务大家。或许我没有知己,是个怪癖,但我可以做大家的知己,学会倾听。世界不是我能怎么样的,是我可以怎么样了世界。能为世界上的人付出,能被世界上的人利用;我服务了世界,我增添了色彩。我是世界的一份子,而非世界在我眼里不公平。
如同我以前做错了什么事情,不能光用嘴讲,要做出来。要让人家心服口服,打心眼里原谅自己。主动去做,而不是我一遍一遍的讲。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首先要自己有超人的忍耐的力量和心量去身体力行,要不抱怨不偷懒。这个世界是公平的,眼睛能看见的,脑子能想到的,不一定是圆满的。大家在团体中,都在付出,不能用自己的感觉去判断,要相信万事都是有因缘的。
三世因果,前世你欠了别人什么,这一生他们就带了什么样的习气来找你。你不能去做好还要抱怨,要能忍耐,要能默默的去做,潜移默化。要是还抱怨,这就助长了他人的戾气。不能用光明去折服,用慈悲去融化,冤冤相报,到什么时候才能了。
伟大的人不是看屈辱的过程,而是坦然接受屈辱的心量。而后散发的光辉是能带给世间温暖,照亮世间的黑暗。不光是外界的肉身上的,还有内心上的性灵上的忍耐。心有所想溢于言表,所以习气是最难磨灭的,因为心是浊恶的。凡夫的心,念念不离一个情欲,都是爱染之心。凭借着自己的喜好去任意妄为,不知道什么行为有什么样的后果。不懂因果,多以自己浊恶的一半去压制了清净的一半。
自己的眼喜欢看好看的,耳朵喜欢听好听的,舌头喜欢好滋味,身体喜欢柔滑的,鼻子喜欢闻香的,脑子里喜欢温暖的感觉,最猛烈的莫过于情欲。结果就是清净不下来,常常有无名之火,内心烦躁不安,得过且过。过把瘾就死,宁愿放纵自己的欲望,不愿意停下来感受一下清净的修行。每个人都会过生日,不会过死日,其实生日就是每年的一个讯号,快死了。看见有人修行,叫人家迷信,好一点的叫信仰自由,寻求精神上的依靠,仿佛那些都是脆弱的人。那自己又是谁呢?我就是我?我被大脑主宰,大脑被我主宰?从出生到小学到大学到工作到结婚生子到退休,一生不停的考证,拿到的都是一张纸啊!!!
上古的人没有货币,需要什么换什么,一头牛可以换一个鸡蛋。大家就各取所需,没有那么大的贪欲。后来有了货币,用一头牛去换很多的贝壳,再用一个贝壳去换一个鸡蛋。贝壳不能吃,但因为大家知道它能换东西,就喧宾夺主了。想要的不能直接要,要绕一圈。然后每一圈又都增长了一份贪欲——轮回。就越来越复杂,到现在想要的不能直接换,有能力没有那张纸大多也是劳动力,是廉价的。那张纸是珍贵的,叫文凭。
诸如此类,都是自己一生的圈圈,画了无数个圈圈,把自己包裹在中间,然后问佛祖:“我怎么下的地狱?“是自己把自己埋在了自己的欲望之下,叫地狱。反过来,不停地抖落自己身上的尘土,把它踩在脚下,就到了天堂。那些修行人都是摆脱这些尘土,正在把欲望的尘土踩在脚下;正在用清净的一半去影响污秽的一半,是不愿再绕圈圈的人。
最成功的就是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做了三大阿僧祗劫,圆满了自己的佛性,自己当家做主人,不被欲望所扰,放下了分别妄想执着。这佛法的大海,他圆满了。还有很多菩萨,很多阿罗汉,也都分别解脱了。再到中国许多祖师大德,在家的善男信女。都各取所需,在好的一半里尝到了滋味;所以有信心去做,去行善。这不是迷信,是自信;是看见了光明的一种追求,一种金刚的无惧。每天去做一点,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最善的就是念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自信自己的善圆满了,就是佛了。那念这一句佛,就是用最善最清净最光明最欢喜最坚固的一半,去影响自己黑暗的一面,把欲望化为慈悲,带给人间处处欢喜。
目标就是极乐,极乐世界就是把这种最善最圆满,扩大到每个人心中,让人人都欢喜,人人都成佛。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心中最光明的一点,也是法界最圆满的一尊佛。所以要念佛,要念南无阿弥陀佛。
最美的地方是哪里?是西方极乐世界,还是阿弥陀佛?又或者,你此刻的心?心中的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