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2020年07月29日 17:42  新浪佛学 微博 收藏本文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官宦家庭。

  他自幼聪颖过人,读书亦十分刻苦,《与元九书》载:“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之”字、“无”字示仆者,仆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

  则知仆宿习之缘,已在文字中矣。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

  白居易16岁就写出了家喻户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幽闲鼓吹》还记载了一件关于这首诗的趣闻:“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

  808年,白居易任左拾遗。他素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之志,并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下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

  如《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两相对比,惨烈异常: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悉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亦有讽刺战争残酷,人民为避免埋骨他乡不惜自残身躯的《新丰折臂翁》: 

  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

  还有借田舍翁之口道出阶级对立,贫富不均的《买花》: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令权豪贵近们变色,扼腕,切齿!甚至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遭诽谤,遂被贬为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江州虽不得志,大体上仍能恬然自处,自言“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他在庐山香炉峰北建草堂,在东林寺藏经楼读慧远大师文集,并与当地的僧人交游,学习佛法。

  后来白居易先后就职苏杭。在杭州刺史任内,见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决杭州人的饮水问题。又见西湖淤塞农田干旱,因此修堤蓄积湖水,以利灌溉,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并作《钱塘湖石记》,将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与注意事项,刻石置于湖边,供后人知晓,对后来杭州的湖水治理有很大的影响。

  离任前,白居易将一笔官俸留在州库之中作为基金,以供后来治理杭州的官员公务上的周转,事后再补回原数。这笔基金一直运作到黄巢之乱时,当黄巢抵达杭州,文书多焚烧散失,这笔基金才不知去向。

  在苏州刺史任内,白居易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长七里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简称“山塘街”。

  在苏杭期间,白居易一边处理公务,恪尽己责,另一边仍潜心佛法。在杭州时曾参访鸟窠禅师,鸟窠道林禅师见山上松树枝叶繁茂如盖,就居于树上,有如鸟儿筑窠而居,故人们称他为鸟窠禅师。

  白居易仰观禅师在树上摇摇欲坠,迷惑地说:“禅师住处甚危险。”

  禅师说:“太守住处尤险。”

  白居易说:“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

  禅师说:“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

  白居易再次请教道:“如何是佛法大意?”

  禅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说:“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

  禅师说:“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白居易听了禅师的话,十分地欢喜,礼拜而退。

  白居易在《闲吟》一诗中写道:“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但希望能以文学的生花妙笔来阐发佛学的清净奥谛。他在《苏州南禅院白氏文集记》写道:

  “唐冯翊县开国侯太原白居易字乐天,有文集七帙,合六十七卷,凡三千四百八十七首。其间根源五常,枝派六义,恢王教而宏佛道者多矣,然寓兴放言,缘情绮语者,亦往往有之。

  乐天佛弟子也,备闻圣教,深信因果,惧结来业,悟知前非,故其集家藏之外,别录三本,一本□于东都圣善寺钵塔院律库中,一本置于庐山东林寺经藏中,一本藏于苏州南禅字千佛堂内。

  夫惟悉索弊文,归依三藏者,其意云何?且有本愿,愿以今生世俗文字放言绮语之因,转为将来世世赞佛乘转法轮之缘也。三宝在上,实闻斯言。开成四年二月二日,乐天记。”

  白居易除了自己皈依佛门,持斋守戒外,还大力倡导放生,以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普度众生。他写下了《放旅雁》《放鱼》《赎鸡》《鸟》《观游鱼》等戒杀放生诗。

  其中写道:“常慕古人道,仁信及鱼豚。见兹生恻隐,赎放双林园。”又有“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等句感人共情,启人善念。

  晚年白居易虔心念佛,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请人按《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彩绘大型极乐世界图、西方三圣像,日日焚香顶礼,十分虔诚,并且回向众生离苦得乐,共登莲城。他作的《念佛偈》流传广远,至今仍脍炙人口。

  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

  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

  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

  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

  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

  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

  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

  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

  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

  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846年,白居易逝于洛阳,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葬于洛阳香山。

  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后世念佛人也常以“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来督促自己精进念佛。

  斯人已逝,唯一弥陀同念。

  (来源:弘化社)

文章关键词: 白居易 念佛 修行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