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瑜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一块神圣而又神秘的净土,生活在这里的藏族同胞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雪域文明,其中最令世人惊叹的是那些璀璨夺目、遍布青藏高原的宗教文化,藏传佛像艺术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形成了雪域佛国的独特文明,成为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朵奇葩。
藏地寺院的佛像数量众多,在国内首屈一指。那些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精美绝伦的雕像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制作这些雕像的大师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又有怎样的心路历程呢?近日,记者有幸与部分雕刻成“佛”的人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和交流。
古董为媒,走上成“佛”之路
郭琳是青海千叶莲民族文化产业公司的董事长,第一眼见他给人一种十分干练的印象,我们的话题是从关心他的员工开始的。
他说,现在为他工作的这些人心肠特别好,尽管目前的企业条件和工作环境还比较简陋,但他们从来没有任何怨言。他想给员工创造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要找一个地方好好地把厂房盖起来,改善一下员工的工作环境。
2000年以前,郭先生做的是古玩生意,那时候钱也挣得不错。他讲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有一天他到青海省湟中县的昂藏村去收购古董,当到那个地方以后,看到了一尊神态庄严、栩栩如生,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的古代佛像,就在那一刻他就不由自主的发心许愿要给北山的一座寺院捐赠三尊佛像。回到西宁后他就开始联系厂家制作佛像,送佛像那一天正好是农历八月初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他就萌生了自己要从事佛像艺术的念头,果断放弃了自己经营多年的古董生意。
2001年,郭琳再次到青海省湟中县最贫困的村落——昂藏村,他找到村支书李兴邦商量一起合作开办一个工厂。商定后郭先生就在昂藏村买了5亩地,开设了一个专门制作佛像的工厂。为了把这个村子扶持起来,他还聘用村民到自己的工厂上班,这样一来村民们既能照顾自己的孩子,又能赚取可观的收入。“现在这个村子基本上算是脱贫了,而且也培养出来了很多的手艺人,也算是带动了一个极少数的文化产业。”郭先生欣慰地说,他自己开厂子当时的心态并不是为了挣钱,而是“把自己制作的佛像赠送给各个寺院做供养,受到百姓的尊重的时候,就是一种‘瘾’。”他就这样一步踏进了佛像雕塑行业,一直坚持到现在。
德尕才让,上过三年学的非遗传承人
德尕才让,三十三岁,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隆务镇吾屯上村人,是一个憨厚老实的藏族小伙,热贡艺术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德尕才让只上了三年小学就辍学了,从十一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泥塑和绘画,“十一岁之前,每天父亲在画画、雕塑的时候就在旁边看。”他拜了十多个师父,吾屯上、下两个村里绘画、雕塑技艺高超的人,他都向他们拜过师学过艺,把每个师父各自不同的精湛技艺都学了一遍。
他们从小就要学习经文,但因年纪小不识字,只有靠师父口口相传。他们必须把经文全部背下来,每天早晨学习完经文之后再练习绘画、雕塑,仅背经文、绘画就要苦练三年的基本功。一尊佛像如何去做,是什么形象,高度比例多少,在经文里都有详细的记载,不同的佛像都有相应的经文描述。比如财神他的嘴是张是闭,手里拿的是什么法器,手型手势是正是反,头发朝前或朝后,每一个细节经文里都有记载,这些他们都要知道都要背诵,严格按照经文里的要求去制作雕塑。
功夫不负有心人。德尕才让多年勤学苦练,并糅合十几位师父不同的佛像塑造优点,在不变比例不变规格的基础上,将佛像做得精益求精,塑造出了自己独特风格的佛像——造型完美生动,神态刻画惟妙惟肖,服饰衣褶既简练流畅,又富于质感,既玲珑剔透,又雅致大方。
德尕才让在青海千叶莲雕塑厂担任泥型雕塑师已有十几年了,主要负责雕塑的头像和肢体的泥塑造型等工作。他除了做泥塑造型以外,还要给已经贴好金箔的塑像“开眼睛”(画眼睛),眼睛对于塑像来说很重要,要是开不好的话整尊塑像就会失去生机与灵气。
他说十几年来一直跟着郭琳先生干雕塑事业,是因为郭先生对佛像特别懂行,是一个很有想法、特有爱心和慈悲善良的人。他希望郭先生发扬光大佛像雕塑事业,把每一尊雕塑都做成精品,向世人展现中国精湛的佛像雕塑技艺和博大精深的雕塑文化。
一尊雕像,千锤百炼几轮回
铜雕佛像有汉式与藏传两种形式,汉式造像特征分明,既显得仪态端庄,又极富生活情趣,实为当时世俗民众喜怒哀乐的真实写照;藏传金铜雕佛像造型丰富、奇特,工艺精湛,形象生动。
藏传佛教对佛像的塑造塑形要求很严谨,一尊雕塑是否漂亮关键在于头像的塑造,头像塑造的比例很严格,佛像的身形手势都有它实际的意义,在经文当中都有记载。像德尕才让大师他们每天上班之前都要诵经,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在塑像的时候头脑要很清醒,心不能乱,要是一个地方出错的话,那整个佛像都是错的,对塑造者来说也是一种传承上的失误。
铜雕佛像的制作工序比较复杂,工艺也十分考究。一般都要经过金属冶炼、锻造、雕刻、镀金、磨光等几个重要的工序。
郭琳先生用了一个形象而又富有哲理的比喻来形容一尊佛像制作成“佛”的过程。首先,用泥巴将佛像的模型雕塑出来,接着是打模具,再是用石蜡封裹,粘沙,烘烤,铸铜,焊接,打磨(粗打磨、细打磨、精打磨),錾刻,鎏金(或贴金、彩绘)等几十道工序,这样一尊佛像才能完完整整的出来。他说,当一尊成品佛像出来时,如果把它的制作过程视为一种轮回的话,那跟十八层地狱所受到的罪是一模一样的。劝诫我们要珍惜经过许多个轮回的淬炼才能完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每一尊佛像,它都是受了很大的苦难,就像我们每个人打出生到成人的过程一样,要遭受各种疾病的摧残和无数困苦的磨难才造就了我们完美的自己。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