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意与伎俩

2015年11月09日 09:34  新浪佛学  收藏本文     

  文/谈锡永

  弟子对笔者说,他在大陆有一位老同学看了“为什么学佛”一文,甚为赞赏,写下感言:“如实生活,关键只在于是否落于名言概念来生活,如果落,那便是依概念来生活,如果不落,那便是平常”,说得真好。谢谢这位读者的赞赏,但笔者却担心这位读者的理解有误,所以本文再作补充。

  《五灯会元》有一宗六祖慧能的公案──

  尝有僧举卧轮禅师偈曰:“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祖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这宗公案便牵涉及平常心,卧轮禅师似乎很懂得修平常心,他有办法“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断百思想自然完全脱离名言概念,对外境不起心,那简直就是出世间的菩萨,可是六祖对这禅师并不认可,因为“未明心地”。

  说禅修为伎俩,这“伎俩”两字便露了他的底,因为凡伎俩必有作意。笔者有许多潮州朋友,每次聚首,朋友多沏工夫茶,沏工夫茶绝无作意,等于下锅炒菜,下米煮饭,亦等于我们呼吸,我们几时有作意过,现在要吸气,现在要呼气,所以这些便即是家常日用。笔者来到大陆,有人请喝工夫茶,不得了,美女、制服、手姿、音乐、加长到离谱的水壶嘴,一切一切都绝对不是家常日用,那些美女据说都有牌有照,是国家级的茶师,但喝茶喝到这样的排场,恐怕谁都不会说他是家常日用,只能说是“伎俩”。现在卧轮禅师说:“卧轮有伎俩”,那便正是心地不明,也可以说是见地不明,等于饮美女茶师沏出来的茶,便说自己尝到了地道的工夫茶。

  六祖慧能示偈云:“慧能没伎俩”,那便是破掉了“伎俩”这个名言概念,下手便破,单提直入。接着说“不断百思想”,因为没有断百思想的作意,是故不管有百思想、无百思想,自己总未曾着意断过百思想。“对境心数起”一句亦如是,无对境心不起这先入为主的作意,那么对境起心也好,不起心也好,这起心动念便亦只是家常日用,并不须要一定“心不起”,起又如何,无作意而起,与无作意而不起,是相同的境界。最后是“菩提作么长”一句。

  “作么”一词是唐代的口语,后来传到元曲,还有“作么生”这句口语,“生”字念为“sang1”。传入广东的词语是“作么”,可能是由唐代时传入,意思是“干吗”,广府话就读为“做乜”,“乜”字念为“mat7”,所以慧能这句偈颂等于说:“干吗要菩提增长(干吗要觉性增长)!”这句颂是对卧轮禅师的全面否定,因为作意求菩提增长,是为大错,如果在后代禅宗道场,一定吃棍棒、吃香板。

  说这件公案,那就是希望赞赏笔者的读者,千万不可作意于离名言概念来生活,不可作意于平常心,一作意,便未离名言,由是便不平常。记着笔者说工夫茶的例,同样是沏工夫茶,潮州人沏,无作意,美女茶师沏,在禅宗要打断香板,希望读者都能读懂笔者的言外之意,这言外之意其实不深,未能称为密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