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谈锡永
由于时机未成熟,密法于维摩诘时代,大概是秘密传播。一直到大乘经典面世,密法便开始公开传授,然而仍非广传。
无上密大圆满的祖师,见于文献者,第一位是俱生喜金刚(dGa’ rab rdo rje,此取意译,直译为极喜金刚)。其出生,有一段故事。
其时为公元一世纪初,于西印度有一小国,名U??yāna。这国家到底在如今印度什么地方,至今尚未有定论,有人说,即是莲花生大士的家乡邬金。其时国王名染色(Uparāja),王后名自在(?lokabhāsvatī),生一女名妙法(Sudharmā)。
妙法少年即出家为尼,宫女妙自在陪着她在寺庙修法。忽一夜妙法梦到有一全身纯白色的人,手拿着一个水晶宝瓶,其中盛有五方佛的五个种子字。正惊讶间,白人已拿宝瓶在头上盖印三次。一觉醒来,惊疑不定,后来则发觉已经怀孕。
女尼怀孕是一件丑事,妙法只好躲起来生子,生子后,吩咐妙自在将之弃在灰堆。可是三天后妙自在再去看时,这婴孩却居然未死,不知如何已钻出灰堆,躺在上面。
妙自在心想,这孩子或者大有来历,便将他抱回王宫,交给他的外祖父母抚养。染色王与自在王后也不敢声张。
这个孩子,后来即被名为“无上心”(Adhicitta)。这个名字显然与“无上密”之名关合。
无上心王子长到七岁,忽然向外祖父染色王提出一个要求,要跟染色王供养的五百福田学者作辩论。
当时印度人认为,将学者供养起来,让他不愁衣食,能好好修道和研究,便可以替自己积福,是故称为福田学者。能够受供养的学者,自然是精通佛法的人。七岁的孩子要跟他们辩论,而且还要跟五百位学者辩论,真的是不可思议的事。
染色王想,孩子年纪这么小,辩论只不过是一场游戏,就抱着好玩的心情答应了。五百福田学者也抱着开玩笑的心情,来参加这场辩论,谁也没有当真。
辩论开始,染色王依规矩将两串花鬘,分别交给无上心及五百学者的上座。谁辩输了,便要将花鬘献给对方。
一场辩论下来,五百学者才发觉王子不但辩才无碍,而且真的精通佛法,于是立刻聚精会神应付。传说,当时王子所说的法,即是后来被称为“大中观”的如来藏。佛说众生皆有如来藏,只是因为无明,是故为贪嗔痴等毒所染。
如来藏本身亦无自性(不具有独立、永恒的本质),但若清净时即能起成佛的功能,若为烦恼(毒)污染,则起轮回的作用。密乘传说,这是金刚手对王子的亲身教导。五百学者的见地不及,上座只好顶礼献花鬘如仪。
五百学者认输之后,称王子为“般若藏”(Praj?ābhava)。盖当时大乘般若思想初度弘扬,学者认为王子心中流出般若智。
染色王当然十分高兴,便称孩子为“俱生喜金刚”,金刚是不败不坏之意。孩子的母亲妙法公主,则昵称之为“灰堆欢喜生”。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