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理学修相关解答
- 汉传佛教大德主张学佛必须先从“有”后到“空”若不知“有”焉知“空”这种说法和藏传佛教的观点是否一致
- 汉传佛教禅宗是密宗还是显宗
- 有人说:“禅是中国人发明创造的”这种说法对吗
- 汉传佛教的性、相二宗等同于藏传佛教的深观、广行二大车轨吗
- 大乘显宗有单独的修行法吗
- 认识到缘起性空的道理和“见性开悟”有什么不同
- 有人说“一真法界,不与万物俱,万物生灭无常,一真法界,如如不动”这话对吗
- 有人说“三法印乃小乘,大乘只一法印”这话对吗
- 既然诸佛依法成佛,那么第一位佛依什么法成佛
- “学佛以心为本”的说法和“万法唯心”的说法,意思是否相同
- 藏传系大多认为必须以广大的福德资粮作成佛之基石,在此基础上再深入究极,彻证深观,这种说法为何正确
- 有人说“学佛不需要学佛经”,“佛经过时了”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
- 有人说“学佛应从读经入手,不应从读论入手”此话有道理吗
- 有人说“阅经不应深究经义”此说有道理吗
- 有人说“大乘佛经属后人伪造”此话有道理吗
- 有人说“佛只有法身说法,报身、应身、化身说不了法”这话有道理吗
- 有人说“佛经是文字般若,对开悟没有作用”这种说法对吗
- 有人说“我对宗喀巴的佛学思想,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 有人认为“因明等形式逻辑其作用只能判别世俗谛范围的事物,不能论证中观深义”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 有人说“因明逻辑起不到破邪显正的作用”这种说法对吗
- 因明学在“十明”中单独列为一门学科,但是为何藏传佛教要将因明列为内学五部之一
- 有学者考证,《现观庄严论》非弥勒菩萨所著,这一看法对吗
- 应如何看待《俱舍论》中说的器世界状态与现代科学证实的器世界
- 不受戒,但依戒修习,能否成佛
- 神通是不是修炼成就的标志
- 佛法中说,即使教字母之启蒙师也要视为佛陀看待,并观在资粮田中,那世间的老师(比如语文、体育老师等)都要如此吗
- 依止了多个不同教派的上师后,修法和闻思时,应怎样安排为宜
- 没有道次第前面部分的禅修基础,重点修菩提心对吗
- 是否可以安排一份功课日程表让大家修习佛法
- 诵经都有一定的音调,我想念诵一些佛经和祈愿文,但不知道音调,应该怎么办?可任凭自己的感觉念诵吗
- 什么叫作道次第,道次第包括哪些方面
- 如何培养对因果法则的信念
- 如何理解《金刚经》中“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 “纵遇命难不舍上师三宝”这条戒律,其中的“不舍”是指什么意思
- 佛教中说供水浅了、溢了等都要受不好的果报,为何会有这样的果报
- 对佛像不敬,就遭生病或其他不好的果报,有的人说是护法对他的惩罚,是真的吗
- 供灯的意义是什么,功德作用是什么
- 什么是菩萨戒
- 佛陀出生时说的“唯我独尊”是什么意思,不是说诸法无我吗
- 如果有人遇到假上师,形成了师徒关系,将来如何对待这位上师
- 只使用手摇转经轮或电动转经轮能否圆满资粮
- 念佛菩萨心咒和圣号有什么异同
- 佛教内部各宗到底承认几识
- 什么是“道种智”
- 藏传佛教以何宗见解为主
- 佛教智慧的产生跟定没有什么关系吗
- 菩萨成佛前必须完成的三件大事指什么
- 为什么佛说了一生的法,反而说从未说法呢
- 二十二种发心的寓意是什么
- 菩萨发心有几种类型
- 为什么有人说钝根反而成就可能快呢
- 佛教必学论典都有哪些
- 为什么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
- 佛教中“缘起”的特征和内涵是什么
- 中观所说的“假名安立”如何理解
- 有人说《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密法论典,禅宗和净土宗的人没必要学,这话对吗
- 有人说,修禅和净土什么也不用学,就可以开悟、往生甚至成佛,这话对吗
- 如何看待佛教中的净土思想
- 佛陀的应化身有几种
- 有人说,佛教说“法无定法”、“法门无量”,所以没有固定的体系,这话对吗
- 人身有什么珍贵价值
- 为什么说人身难得,认识到这点有什么利益
- 为什么要思考无常,有什么利益
- 不思考无常有什么过患
- 应该如何观修无常
- 佛教的“业”有什么特征
- 什么是“二谛”
- 学习、掌握二谛有什么重要性
- 在对世俗谛的看法上,自续中观和应成中观有什么差别
- 二谛间是什么关系
- 佛教的“缘起”有几层含义
- 为什么把如来藏称为“佛心”(佛性)
- 如来藏佛心是受染还是清净的
- 为什么说直接读原经典容易误解经义
- “空有一体,空不毁有,有不碍空”是什么意思
- 如何理解“法尚应舍”
- 为什么把智慧称作“解脱门”和“佛母”呢
- 佛教中认为“名”、“实”有什么关系
- 如何实践忍辱波罗蜜
- 藏传佛教如何修习忏悔法
- 佛陀宣说四谛教法,为什么先说苦谛呢
- 佛教修持要断烦恼,究竟何种心态算作烦恼
- 如何理解菩提道次第中的三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