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祖祖庭:司空山二祖寺

2016年10月07日 09:00  少林寺  收藏本文     
二祖祖庭:司空山二祖寺二祖祖庭:司空山二祖寺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司空山上的二祖寺,为禅宗二祖道信慧可大师的道场。

  二祖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境内的司空山。司空山海拔1227米,方圆35平方公里,山势奇特。“一峰玉立,丹笔鬼工。南望端岩,如画照海。西瞻卓绝,若峭壁插天。迤东绕北,则移步换形,变幻莫测。”相传战国时期有位淳于氏,官居司空,此人一生为官清正,后隐居此山,故得名“司空山”。

  北齐太宁元年(公元561年),佛教禅宗二祖慧可(俗姓姬,初名神光,河南洛阳人),卓锡司空山,以石室为缘地,开阐正宗,弘扬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禅法,使禅宗佛法日盛,唐德宗曾谥之为太祖禅师二祖于司空山传衣钵于三祖僧璨,“传衣石”三个大字仍在石室上方的石头上历历如初。

  公元577年,北周武帝灭佛,在禅宗也面临灭宗灭派的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禅宗二祖神光慧可受达摩心法,护经像南下舒州隐居此山,建刹说法,弘扬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学说,并传衣钵于三祖僧粲。“跃过三湘七泽中,两肩担月上司空;禅衣破处裁云补,冷膜饥时嚼雪充”。可见慧可法师上山时,环境相当艰苦。慧可大师初来司空山就住在主峰下“仰天窝”的中石洞里,后在洞前加盖石室。石洞冬温夏凉,龙虎环抱,后依石峰顶。千仞屏藩;前对钵盂山,双峦拱顶,乃天造道场,洞天福地。僧璨住在石室后侧石洞(即三祖洞)。

  现在,“二祖禅刹”及当年“祖师洞”、“三祖洞”、“讲经台”、“传衣石”(当年二祖把木棉袈裟传给三祖之处)依然如旧,二祖秘籍珍藏地“葫芦石”至今还是一个谜。二祖慧可之徒僧璨经过长期的流离失所的艰苦生活,最后选择了当时宗教势力较为薄弱的陈晋熙郡境内的司空山为其卓锡之地,是为了避免当时激烈的宗教对抗及尖锐的宗教派别门争。这一举措保存了佛教的实力,为禅宗今后的发扬光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祖慧可在此传衣钵与三祖僧璨,璨于皖公山传四祖道信,道信于黄梅双峰传与五祖弘忍,弘忍又在黄梅传六祖慧能,一百余年禅宗衣钵传五代,皆未出大别山西南麓,这种稳定的地理格局,与北方随宜行化、四处流浪的情况形成强烈对比,使得禅宗能在平静、安宁的环境中发育成熟,成为对世界哲学思想有一定影响力的教派,也应验了达摩祖师“一花开五叶,五叶结正果”的预言。慧可大师圆寂后,隋文帝赐谥“正宗普觉大师”;唐德宗赐谥“大祖禅师”,确定了慧可禅师的历史地位和他对中国禅宗的重大贡献。

  到唐代有本净禅师,继居此地。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遣中使杨光廷采仙药青藤,制长生不老丹,踏遍名山大川均未获,后来到司空山,得本净禅师指点,才获此药回朝复命。玄宗大喜,召本净入京,赐号“大晓”,拜国师还山,敕建“无相禅寺”,造僧房5048间,下辖九庵四寺,游人接踵,名扬天下,成为佛教禅宗胜地。

  越五代至宋,又有正德、真际、圆迪、清晓等高僧相继拜为国师。后遭受战火,所有琅宫琳宇,化为断壁残垣。至明天启元年(1662年),司空山的佛事又开始复兴。太空如浩禅师为恢复“二祖寺”四处奔波,得到明太守阮自华和柱史颜远大力相助,建造了祖师殿、大雄宝殿等,并建立了一石坊。至清康熙二十五年,禅宗法嗣目唐戒可禅师,来此中兴石室,复建“二祖寺”,并造“大雄殿”、“观音楼”、“大士阁”、“祖师殿”及两廊横楼僧舍、香橱静室、金容玉像、重光祖刹。在晚清和民国动乱的岁月里,殿宇年久失修佛事萧条,香火冷落。到了“文革”后期,司空山仅存的近六十尊佛像和一座大雄宝殿也被破坏。

  1989年9月,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高僧在九华山召开佛教禅宗二祖道场论证会,确认二祖道场在司空山,并决定尽快修复。特别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司空山”、“二祖寺”题词并捐资,且莅临司空山,对兴复司空山、二祖道场予以亲临指导。

文章关键词: 二祖祖庭 司空山二祖寺 慧可大师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