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在亚洲大乘佛教信仰圈中,观音是最为著名的菩萨。女身观音形象是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唐以后中国佛教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之一。
宋代已有“家家观世音”的说法,到了辽代,观音信仰依然隆盛,从蓟县独乐寺的十一面观音到宝祇广济寺,以及辽文所遗《观音舍利地宫铭》和《玉石观音像唱和诗》等可见之盛况。明清时期,观音信仰继续盛行,各种玉石、木雕观音、陶瓷观音、年画观音大像及烧焚所用纸马都很流行。
“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观音菩萨的信仰千百年来早已广泛流传,慈悲即观音,在中国妇孺皆知,深入人心。“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自然界的灾变与人间社会祸难不可能消除的情况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渡人舟”的观世音菩萨就是人们永远的信仰和求助的希冀。
中国佛教世界化,随着交通工具的便利、互联网的迅捷,大大缩短了时空的距离,中国人走出去。去国外的居士组织起身边的亲朋好友,开始成立一个个学佛小组,中国佛教的影响力便延伸到了海外,这即是由信众居住地域的变化而带来的全球化效应。外国人走进来。有些旅居中国的外国人来中国寺院参加活动,并对佛法产生了浓厚兴趣,有了进一步学习佛法的需求。外国朋友从此皈依佛教,有的人回国后把中国佛教的影响带入了其本土文化,甚至还有人申请留在寺院出家修行。
中国佛教的世界化为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多视角,佛教在不同语系、不同地域的教授方式、实践方式,并进行相互的借鉴学习。促进了佛教不同传统之间的交流和对传统的再认识。
“观音”又名“观自在”,见唐玄奘所译《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观自在”的含义,一是表示具有大智慧,能够完全“自在”地洞察世界,达到事理无碍的境界;二是表示大慈悲,观音菩萨能够应机赴感、寻声救苦,从心所欲,无所不能,了无障碍。
农历6月19日是观音菩萨成道日,观世音菩萨一共有三个节日:农历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圣诞。农历九月十九日:观音菩萨出家日。农历六月十九日:观音菩萨成道日。
自隋唐以来,观音信仰随佛教的兴盛在民间深入人心,观音形象逐步脱离印度传说模式,代之以中国化的女性形象。佛教供奉的诸多菩萨中,人们最熟悉、最感亲切的,恐怕就是观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信仰在中华民族可谓妇孺皆知。
观音菩萨传入中国大约是魏晋时期,观音菩萨是随着魏晋时期净土宗的盛行而日益深入人心的。净土宗的信仰是称名念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即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中国民众接受印度的佛菩萨却又并非全部照搬,而是意造为中国菩萨。随着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印度的观音形象逐渐发生重大变化。
观音入主中国初期,观音还是以“伟丈夫”男菩萨的形象高坐佛殿神堂。中国早期观音造像,例如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的木雕,观音都是以男子汉形象出现。
后来,特别是唐宋以后,观音完全变为女菩萨,而且是非常秀美庄严的女菩萨。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