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平
在座的各位也许和一年以前的我一样,对佛法既有一些亲近感,也有一些好奇和困惑。我原本也只是来听一听的,认为佛教不就是念经、拜佛,偶尔举行法事,做供养嘛。怎么还有这些不同的主题和内容,而且不仅是针对出家众和居士的。这群人好像还很关注怎么”提高生命品质”“什么是幸福”“何为命运”这些“高大上”的问题。
记得我当时因为看到义工师兄们特别热情,心里虽然觉得很温暖,但故意表现得非常不以为然。因为我比较容易冲动和感情用事,生怕被鼓动而草率决定。但最终我还是被义工师兄们无我利他的真情实感深深地打动了,被这种关注和探讨生命究竟意义的氛围感染了。
因为报名进班还有参加沙龙次数的要求,我还连续两周积极“补课”,主动把自己送进了三级修学。很庆幸当初自己做出了这个正确的决定。因为,开始修学以后,我多次感慨如果早点学佛就好了,就不会迷茫、困惑那么多年了。
我以自己修学一年的实际情况,负责任地向大家汇报,在这里修学确实是免费的。而且我个人认为,免费的才能不沾染世俗功利,真正利益一切大众,真正体现佛教平等对待一切众生的理念。而我们的“学费”就是要真诚、认真、老实地按照模式,有次第地修学。
在学佛以前,我待人处世非常热情,工作认真仔细,朋友有困难也愿意“拔刀相助”,为自己结下了不少善缘。我对自己的评价是,热情、善良、正直。所以我一直对自己还挺满意的,自认为是个好人!当然在感情遇到挫折,家庭遇到困难,身体遇到病痛的时候,我也考虑过生死和命运这类的问题。到底什么是命运呢?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吗?我的命运会按什么轨迹发展,最后会怎样?以后我将去哪里?难道就是这样没有了?这就是所有人的命运吗?
加入三级修学以后,我们开始了破迷开悟的学习过程。在明白了所看到的某些烧香拜佛求保佑,和佛菩萨做交易、谈条件,还有一些不如法的行为或是迷信活动,或是盲修瞎炼之后,我开始安住于三级修学和服务大众两套模式,开始了正信佛教的学习。
济群导师在“人生佛教系列”的《人生五大问题》中说,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导致什么样的命运走向。我们所有做过、想过的事情,都会在内心留下痕迹。因为我们的心念会形成习惯,并逐步固定为心态,进而导致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格。
我按自己的理解打个比方:比如说一个消极的人和一个积极的人一起找工作,他们遇到同样的机会。消极的人习惯于消极的思维,对一切持怀疑态度,表现出各种担心不靠谱、犹豫和怯懦,那么他自然更容易被淘汰。但他还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仍继续消极看待:你看,果然不靠谱吧。而那个积极的人乐观开朗,以热情开放的心态进行交流探讨,自然会多一些胜算。
济群导师还说,习惯和性格决定了命运的不同走向,命运不是上天的赐予,不是偶然的机遇,而是由我们自己设定,由不同的行为决定的。我们要改变命运,也要从改变心行程序做起。如果我们有能力改变心行,改变习惯,就有能力改变命运。
其实,改变习惯谈何容易。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习惯日积月累而来,有着根深蒂固的力量。在此,我分享一下自己学佛前后的变化。
前面曾经提到我这个人很善良、正直,越是不熟悉和陌生的人,我可能越会给予更多的热情和帮助。可是我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对待身边的亲人往往态度苛刻,不注意言辞,尤其是对我妈妈。
在学佛之前,我跟妈妈之间的关系都谈不上融洽和谐。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我童年没有得到自己需要的那种温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妈妈因为兄弟姐妹众多,外公外婆又过早离异,所以家庭条件非常困难,身体也不是太好。她对自己的命运是消极抱怨的。当她心情不好,或者我不懂事、说话不注意的时候,她就会打骂我。
所以在毕业以后,我特别希望自己尽快独立,不要依靠父母生活。以至于每次接到妈妈的电话,我都挺烦恼的,因为知道她又要向我倾倒一些抱怨的垃圾。这就是消极心态的习惯。
学佛以后,我知道了三世因果,心灵因果和当下因果。这大概就是俗话说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们在这里经常说的是:随喜他人功德,检讨自身不足。当我设身处地站在妈妈的角度,我开始对妈妈产生了强烈的慈悲心。
我开始学习用爱语、敬语和妈妈说话。但是因为无始以来的串习根深蒂固,想改太难了。所以后来有一段时间,经常是话一说出口,我就要忏悔。然后我开始了记忆里从没有过的主动拥抱。再后来,我也向妈妈剖析了自己的心态转变,告诉她我想改变,可是要给我时间。
现在,我对妈妈说话非常调柔。而妈妈在我的影响下,也从排斥佛教,到开始慢慢地了解正信的佛教。现在,我们之间可以正常愉快地交流。她有时间也会和我一起去放生。每次看到她放生时的那种欢喜心和慈悲心,我觉得那就是一位菩萨呀!
其实一切都源于自己的心,当心一直处于慈悲、调柔时,外在的一切人和事都是和谐的。现在我和妈妈对生活更多的是感恩!这不就是一种心态的改变吗?感恩三级修学,让我有机会学习如何看清楚事物的本质,教会我以慈悲和智慧来指导当下的生活。同时也发自内心的希望,佛法的慈悲与智慧之光点亮所有人的心灯!
感恩佛法,感恩导师,感恩大家聆听!
——本文摘自菩提书院的博客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