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数据标题文字1

正果法师:《禅宗大意》

法师认为,在菩提达摩之前,中国已有禅学的滥觞,其发展的轨迹隐然可寻。同时,禅宗与法相唯识也有密切的关系,达摩所传禅法并不轻视经典,楞伽师所学历然有据。法师考证,禅的起源,在于世尊的正觉。禅的教法,是用公案来推动和弘传的。禅宗“拈花微笑”公案后,历代祖师承继了传法付衣的真传。禅宗有正传旁传的差别,南宗慧能以下有五家七派之分,五祖旁出尊宿之血脉与正传是一统的。后世“临济将军,曹洞士民”之说,就是对两宗参禅方法差异的评论。法师始终坚信,参禅是学佛人修行办道的正行正道,见性是参禅者必须透过的关门,“即心是佛,无心是道”是参禅的入门方便。禅定一行,最为神妙。修禅之法,以结跏趺坐为要道。修禅之人,须植诸善根,领会三玄三要心法,心性无染,方可悟道而成为“见性成佛”的无位真人。

关键词:禅宗、参禅、三玄三要

法师德相

数据标题文字1

禅宗大意

  • 自序
  • 《修心诀》一文对初学参禅者可以起到因指见月的作用,这一点禅师们大概是可以同意的;至于《心灯录》谈三玄三要的一段文字,或者有不同的看法。
  • 达磨以前的中国禅学
  • 从经教的翻译与历代师祖大德的实践修禅来看,达磨没来以前,中国已有禅学的滥觞,对后来禅宗的影响很大。
  • 禅宗的创立
  •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 禅宗的传法授衣
  • 达磨亦付慧可僧伽黎衣和宝钵,以为法信。所谓“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
  • 中华五祖旁出尊宿简介
  • 得其传法,直下相承,则为正传,显其尊贵。旁传者虽得其同一之法,则称为支派,表示其有别于正传,不如正传尊贵。
  • 禅宗门下的楞伽师
  • 所以禅宗对经典的看法,亦自和其他各宗不同,可取则取,可舍则舍,不受任何束缚,自由任用。
  • 禅宗的五家七派
  • 五家七派之分,唯以家风不同而有差别,不是宗旨或教义有差异。
  • 调和五事助参禅
  • 静坐之先,选择环境……其次调和五事
  • 参禅的入门方便
  • “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即心是佛,无心是道。”
  • 参禅宜观心
  • 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着,还得从观心反照作起,除此别求,则愈求愈远。
  • 曹洞临济参禅方法的差异
  • 曹洞主知见稳实,临济尚机锋峻烈。曹洞贵婉转,临济尚直截。曹洞似慈母,临济如严父。
  • 见性成佛
  • 所谓“见性”,即开发自性,彻见自己本来心性,自觉到本来具有的佛性。
  • 公案的启示
  • 禅的教法,就是用公案来推动、来弘传的。
  • 顿悟渐修
  • 夫入道多门,以要言之,不出顿悟、渐修两门耳。虽曰顿悟渐修,是最上根机得入也。若推过去,已是多生,依悟而修,渐熏而来。至于今生,闻即发悟,一时顿毕。
  • 《心灯录》谈三玄三要
  • 能透得无丝毫障碍,才是临济公口吐儿孙。如其不然,则皆颟顸笼统,埋没济公苦心,万不可作涂毒鼓清凉幢会。
  • 漫谈参禅
  • 我觉得很多参禅者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不注重修助行助道来扶持正行正道。

作者简介

  • 正果法师简介
  • 正果法师(以下简称为师)於一九一三年七月廿四日,诞生於四川省自贡市自井县大山铺石子岭张姓盐商家中取名「子君」。家中兄妹三人,师排行第二。师之父信仰道教,师五、六岁时曾依父命皈依过一位年高道长。

    一九二零年—一九二五年,师先入私塾,後入学堂。十四岁高小毕业後,因家贫而辍学,遂投奔成都亲戚家当学徒工以谋生。後染伤寒,病愈始知父已於二月前仙逝。而师之母前此已殁,师未及成年,已成孤儿,於是萌生出家之念。

    一九三零年师十七岁,往新都宝光寺进香,礼佛後,向知客僧表明出家愿望。宝光寺退隐老和尚贯一,感其笃志,介绍班首僧广渠老和尚为师剃度。师时年十七岁。

    一九三一年师十八岁,师随广渠和尚返圣寿寺。寺为子孙庙,仅师徒二人。此期间师读《禅门日诵》及经史子集百家文章。

    一九三三年师二十岁,广渠上人发心朝山,临行叮嘱师去文殊院授戒。当年冬师回成都,入文殊院受具足戒。得戒师即法光(道悟)老和尚。

    一九三四年夏,师廿一岁,重庆华岩寺创办的天台教理院招生,师先行致函报名。经数次告假,才得允许。七月十五日乘木船达重庆,入天台教理院,学习《天台四教仪》、《楞严经》、《地藏经》等经典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