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净慧长老
修行是一种生活方式,禅堂打七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只有把修行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修行才有土壤,生活才有内涵。佛教的一切规矩法则,戒定慧三学的内容,都是修行生活的内涵。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形成了古今文化的断层,造成了古今文化之间的隔阂。如果用现代的语言对佛经进行诠释,就能减少古今文化的隔阂,佛教就会显得更加朝气蓬勃,佛法就能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本人从1981年开始,负责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法音》杂志的编辑工作,坚持了二十年;1989年又创办《禅》刊;2004年接手办《正觉》。三十年来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想在佛学和现代文明之间找到一个切入点,找到彼此汇合的一个连接处,使佛法能被现代人所接受,使佛法在今天能够为启迪智慧、净化人心、祥和社会、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了融合佛教文化和现代文明,使禅宗能够适应现代人的根机,我在1991年提出生活禅的理念,尝试着用现代的语言来诠释佛教,诠释禅宗。二十年来,在河北柏林禅寺举办了十八届生活禅夏令营,在湖北四祖寺举了八届禅文化夏令营,南有《正觉》,北有《禅》刊,宣传生活禅的内容,召开了几次学术论坛,出几十本禅学著作。经过二十年来的努力,生活禅已经深入人心,为教内外的人士所理解和接受。
生活禅同样也是一种修行的生活方式。修行的生活方式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精神品质、历史传统和应机摄众的方法,没有这四方面的内容,生活就只不过是吃喝玩乐而已。佛教的生活方式一定要把修行含摄其中,要把戒定慧含摄其中,要把自觉觉他的菩萨精神含摄其中。这样的生活方式才能上契诸佛本怀,下契众生根机。除了精神内涵与传统依据外,这种生活方式同样包括了物质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都不能少。有了思想作基础,有了传统作依据,有了戒律作保证,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有了佛法的内涵,就成了修行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我们在家修行的人,特别是出家修行的人,要自觉地把修行贯彻到生活方式当中去,天天如是,成为我们的生活模式,成为出家人的生活模式,成为寺院的生活模式,成为接引大众的方便,成为社会大众效法的参照模式。我们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体现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体现了一个僧团的精神面貌。同样这种清净的生活方式,如法的生活方式,也能影响人的精神素质。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都不是孤立的。
当今社会的生活方式可以分为世俗的生活方式和宗教的生活方式。世俗的生活方式因人而异,多种多样、千姿百态、百花齐放、各有千秋。良好的生活方式应该具有精神内涵,具有历史传统,具有规范性,具有适应性,能够对社会产生正面的影响,这种生活方式不是很多。禅的生活方式,生活禅的生活方式,就是这种生活方式。生活禅的生活方式既要有人情的味道,更要有佛法的味道,要将人情味和佛法味融为一体,成为相得益彰、相互补充的生活模式。如果人情味太浓了,会变得庸俗不堪,佛法味太浓了,就会脱离群众。要把握好这个尺度,要靠智慧和经验,要靠生活的历炼,要靠长期的修养功夫。禅的生活方式,既要处在污泥中,又要处污泥而不染。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不可能纯之又纯、净之又净,即使生活在深山老林中,也会沾染世俗的尘埃。要在尘埃中保持明镜的光洁,又以明镜的光洁摄受大众,这就是禅生活必须具备的宗教品格和社会功能。1475927561170750.jpg
我们僧俗男女在此共住,同在一个禅堂打坐,同在一个斋堂吃饭,同在一个大空间生活,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当中,要保证大家各得其所,各守阵地,各守范围,就要靠制度来约束,要靠个人的自觉性来约束,要靠道心来约束。生活方式约束太严,就会失去生活活泼的一面,不约束又会泛滥成灾,要想做到恰到好处,仍然要靠智慧,要靠经验,要靠修养,要靠个人的自觉性。
总而言之,我们僧俗二众在此共修,通过每天的交流,希望能在佛法上达成共识,在修行上达成共识,在生活方式上达成共识。我们在修行上有进步,在生活上有进步,在做人方面有进步,学会过一种修行的生活方式,居士们回到家里就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我们要用禅的生活方式来影响他人,这种影响是具体的,是生动的,是毫不勉强的,是以身作则的。通过生活方式给他人做出典范,让他人学有榜样。通过生活方式来影响他人,是一种最深刻的、最具体的影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影响。我们对亲近过的善知识的印象,无非是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来,无非是从他们做人做事的风格中来,无非是从他们的待人接物中来,而这些都是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每一个学佛的人都要自觉地将戒定慧的内容、菩提心的精神、大悲心的关爱融入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之中,养成自己人格的魅力,养成自己人格的魅力,养成含养一切、包容一切、感恩一切、慈悲一切的广大心怀,让我们的心像虚空一样,像大海一样,一切无碍,包容一切,镜含万象,海纳百川。能够具有这样的生活气象,我们就能说法度众生,就能住持佛法,振兴山门。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