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根植于内心的信仰

2017年06月26日 09:39  菩提书院  收藏本文     
体会根植于内心的信仰体会根植于内心的信仰

  文/道汐

  这两周重温同喜班“信仰篇”,颇有如获至宝之感。我学佛以前一直以为自己从小受到的是唯物主义教育,又是无党派人士,对于信仰是没有明确追求的。

  《当代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一开篇,导师便从个人到社会,从出世到入世的各关键层面,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信仰”,让这个高深问题的解读清晰地跃然于我的脑中,开始落地思考自己的信仰。文中接着理清了何为正信、迷信和邪信,这无疑让我再次确认和坚定了自己的皈依;接下来剖析了信仰与理性和科学的关系,更是特别智慧和巧妙地告诉我现在自己修学所在的位置,理性与科学在学佛基础时期其实是非常必要而绝无矛盾的,但在知见层面有认识的局限性等等,而唯有佛法才可以超越理性与科学无法抵达的层面,抵达宇宙和生命“二障净智所行”的真实境界,这正是我们尽未来际要追求的终极信仰。

  关于佛教与哲学的关系,这本是我觉得很费脑子的事,现在却觉得特别有意思。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从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到魏晋玄学,到《易经》《道德经》乃至孔孟思想、宋明理学等;西方哲学自苏格拉底、柏拉图到黑格尔、尼采等等乃至近现代西方心理学,都体现了人们对于宇宙与生命的探索与思考,对于自然与人类自身的不断找寻……其实,一路走来的还有非常重要的佛教思想,只是佛法的不普及让它的存在与传播被限定在相对局限的范围,一般人无法探得究竟。

  想起印象中极其深刻的,就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及国家领导人的逝世和外婆的离世。这让我对“死亡”有了直观的认知,当时对生命消逝的现象我是无法理解的,地震的惨状常常让我生起恐惧:我的小命会不会在某一刻突然停止?有时我会不敢睡着,怕一睁开眼灾难已临;追悼会时我偷偷看周围的大人,好奇为什么大人们也会哭,他们为什么哭呢?

  中学时,我开始对与命运相关的东西感兴趣,比如心智的成长变化,比如《易经》的秘密等等,然而这些只能偷偷地看,也看得不明不白。直到后来,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儒家思想的研读,对道家思想以及西方哲学、心理学的涉猎,从不同层面,在某种程度上,我的认知拓展了很多,然实际上颇不过瘾。

  这期间,我也徘徊在佛法大门外,和好多人一样诵经,放生,参加法会……但是因为不明所以,内心不通透,无法打开心门。

  直到参加三级修学,从人生佛教小丛书到佛陀和他所说的法,我眼前一亮,一个一个惊喜不断呈现在我眼前,如一道道电光点亮了我心中的那一盏盏灯,许多的迷惑和不解解开了,心中像打开了一扇扇窗户,找到了呼吸的感觉。而《道次第》的学习,更是让这样的欢喜在我心内扎下了根,开始自己翻地、培土、拔草、浇水、施肥……因为,阳光金灿灿地照着,生命之路变得越来越清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我越来越安稳,越来越坚定。

  哲学也好,科学也好,宗教也好,都在探寻宇宙的真理、生命的真相。然而对于个体生命来说,能够真正看清楚自己,搞明白生命究竟是怎么回事,再找到生命的出路,其实是很难很难的。比如我幼年的恐惧、少年的迷惑直到成年后的学习和探求,都是在黑夜中翻找我曾经种下的信仰的种子吧。然而,因为没有光明的指引,这一切都显得徒劳无功,靠自己想要找到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在这条觉醒的路上,因为有了导师智慧善巧地引导,现在我可以一点点地爬,一点点地走,直到踏上这条清晰可辨的菩提大道。我的内心除了按捺不住的欢喜,就是无限的感恩,就是老老实实地修学与做事。

  未来,修行的路还很漫长很艰辛,然而因为有了根植于内心的信仰,我无比坚定。正如导师前不久行走戈壁后所说:在这条路上,跑或走不重要,用多少时间到达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心跟上脚步。而这个心,应该是正确的,至少是没有副作用的发心。什么是正确发心?只有真正认识玄奘之路的内涵,才能与一千多年前的这位智者心心相印。

文章关键词: 内心 信仰 佛法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