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崮山镇东南王庄村人头山山谷中,今称塔寺这座寺院是由一位古印度高僧求那跋摩所建造,南朝梁代元嘉十年(公元433年),他来到长清泰山山脉的“人头山”,率众僧和当地民众像鸟类衔草筑巢似地集捡一石、一砖,历经百年建成,故以“衔草”为寺院命名。衔草寺不仅是山东地区较早开创的著名佛教寺院道场之一,也是山东地区唯一一处由古印度高僧创立的佛教道场。根据现场的幸存碑刻显示,寺院曾在道光年间进行过一次重修,但地面仅存“浩公禅师寿塔”一座,现塔高6米,土埋2米左右,呈圆形直径1米左右,共九层,塔沿转角处有龙首四出,石拱门门楣雕刻游龙戏珠,风格与柳埠的四门塔相似。
唐道宣撰《续高僧传》载:“释志湛,齐州山茌(今长清县东北)人,是朗公曾孙之弟子也。立行纯厚,事少言,仁济为务。每游,诸禽兽而群不为乱。住人头山邃谷中衔草寺。寺即宋求那跋摩之所立也。”此寺屡兴屡省废,到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由灵岩寺退堂方丈复公率徒浩公至此重修,明末衰,清复兴。现存元代石塔1座,内有木雕关公像、佛像,泥塑天王像、武士像。另有墓塔1座,大德六年(1302年)浩公墓碑1块,建佛殿碑2块。
闂佸搫鍊绘晶妤€顫濋鐐闁挎柧鍕樻禒娑㈡煥濞戞瑧鐓柟骞垮灪閹峰懘寮撮悢鍛婃瘑闁荤姵鍔曠紞濠囥€傞埡浼卞湱鈧綆浜滈崗濠勭磼娴i潧濡虹紒鍙樺嵆瀹曘劌螣閼测晜鎯eΔ鐘靛仜閻忔繈骞夐敓鐘冲剭闁糕剝娲濈粈瀣偣閸パ呭ⅵ闁绘稏鍎甸弫宥呯暆閸愭儳娈查梺鍛婃礀閵囨ḿ绮崒婵勪汗闁瑰灝瀚壕锟�闂佺粯鍔楅幊鎾诲吹椤旇姤浜ゆ繛鎴灻鎶芥偣閸ョ兘妾柛搴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