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挂碍”并非恣意妄为

2016年06月16日 10:40  大公佛教  收藏本文     
如法的塑造佛菩萨与僧人的形象,能够销除业障,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福报如法的塑造佛菩萨与僧人的形象,能够销除业障,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福报

  文/王冠

  又有人设计“佛像”造型的酒瓶了!据媒体报道,某当代艺术大师为某品牌酒水设计的12个十八罗汉酒瓶正式亮相,这又是一次以佛教三宝为素材的酒瓶设计。这样的新闻频出,让人感到一丝尴尬,因为在看到这样的新闻第一刻,总宁愿他们的初衷不是刻意戏谑佛教,但不可否认,这是当代“大师”们文化素养的一次自白。

  佛、法、僧被称作佛教的三宝,盖有六义:稀有难得、清净、雄力、庄严、最胜、不变,是众生的依怙所在,更是对每一个生命内在觉悟品质的肯定!不论是佛像、经书、现前僧团,都有着传承佛法、教化众生的意义。所以如法的塑造佛菩萨与僧人的形象,能够销除业障,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福报。

  而正如《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所言,“若我造像不似于佛,恐当令我获无量罪”。如今的大街小巷中,常常能够见到住持三宝的形象,如果佛像塑造过程中缺少恭敬心、不遵法度、材料劣质,往往会因这不如法的缘起,为我们的生命带来巨大的障碍。所以《造像量度经续补》殷切叮咛:“智者需谨慎,因果不爽故,相勉莫莽鲁,钦尊准量度。”

  而将佛、罗汉的形象设计为酒瓶,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对三宝是一种亵渎。三宝本性空寂,并不会因为世人的亵渎而有丝毫的损伤,世人却在这样强大的对境面前造作恶业,将自己的生命前景推向深渊,实在让人扼腕。

  有人会说,相信设计者出自一片好心!从新闻上看,“本次展览以‘心无挂碍’为主题,意为还原佛教至善至简的本意”,这也让人感到欣慰,可是佛教的本意与“至善至简”是否一致姑且不论,创作者疏狂地以三宝与酒瓶简单拼接,这样的发心与行为中,所显露出的种种烦恼,实非一句“至善”可以敷衍过关。缘起是深邃而微细的,在三宝面前,即使是小小的过失,也会为自己带来强大的祸患,此则三宝“雄力”之作用。或许有人会说,佛教不是讲慈悲吗,怎么这样子呢?其实在“佛光普照”的世界里,自己给自己的心设置障碍的时候,佛亦不能救之,唯能教授自救的方法,这个时候任性地陷入身心苦恼,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佛自不会降罪于无知的人,而无知者却在烦恼的驱使下,为自己挖好了陷阱,这才是令人叹息之处!

  人们或许不解,不是说好了“心无挂碍”吗,何以挂碍如此之多。这或许是众多亵渎佛教行为的背后,一个“有底气”的心理动机。可惜,这并非“心无挂碍”,而是恣意妄为的恶取空,非佛教之空。佛教“心无挂碍”的境界,是在因果不爽的基础上,悟入“缘起性空”,对生命的实相有了自信的把握。而拨无因果的恣意妄为,不仅仅是对佛教“空”的误解,更是一句大空话,因为没有现实真正证悟“空”的境界,这样的“心无挂碍”,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这让人想起“野狐禅”的公案,一个修行人只因说了一句“大修行人不落因果”而堕五百世野狐身,直到有一位禅师下一转语——“不昧因果”——方才了让他得了正见,脱离了野狐身。所谓“不落因果”,就是否定了因果,将“空”等同于断灭之空无,成了恣意妄为的恶见。而“不昧因果”,就是“空”与“因果”不异,不为因果的纷繁现象所欺瞒,能够自在地接受、承担,欢喜地把握、放下。真正的心无挂碍,不昧因果,现实地感受到真空妙有的阔达境界。

  笔者也诚恳地相信,能够以三宝为题材创作的文化大师,一定对佛教有着仰慕之心,但是何不深入学习,将这种仰慕升格为尊敬、了解,相信这样的心态与文化底蕴所创作出来的,一定会是具足了净信之心,令人见而欢喜的艺术珍品。同样的,也诚恳希望这样一出文化闹剧,能够成为一次让文艺创作者了解佛教,忏其前愆种下无量善因的契机,而为能够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直探佛教真正“心无挂碍”的本意。

文章关键词: 心无挂碍 恣意妄为 酒瓶佛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