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种种问题。人来到这个世间,这个世间就是一个问题成堆的地方。我们每个个体生命投入到这个问题成堆的地方,所以我们每一个人也就问题成堆。所有的问题,是由每个个体生命无始以来所作所为积累的结果。这种积累,佛教称之为业。业有共业和别业。
从起心动念处入手
共业就是社会每个成员共同感受到的、共同承受的、共同受用的种种社会状态。所谓别业,就是每个个体生命个别感受、个别受用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业从哪里来?刚才讲到,这是我们每个个体生命从无始以来身、口、意三业活动的积累。这些积累大致分为三类,所谓善、恶、无记。也就是善的行为的积累,恶的行为的积累,非善非恶的不可界定其性质的行为的积累。不可界定是善、是恶、是好、是坏的行为就叫无记性的行为。
人的活动或者说每一个众生的活动,分分秒秒、时时刻刻、年年月月,所有三业活动的结果总结起来就是这三大类:善业,恶业,无记业。业的积累就形成了个人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的存在,也形成了全人类乃至十法界总体生命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
要明白这个道理,一定要从我们心心念念的起心动念处入手,不能光在文字上兜圈子。只有从心心念念的活动入手来体会业,才最亲切。把这个问题体会透了、认识透了,再来说修行,那就会亲切得多,那就会主动得多、自觉得多。业,特别是恶业,太可怕了。人生的不自由、不自在,生命的种种困惑,无非是受业力的影响、业力的牵引。在我们还没有觉悟以前,我们是被动地受业的影响。我们一旦觉悟了以后,就会主动地来承受业力的惩罚。
当然,从人类来讲,业的积累应该是善业的部分占了主要成分才能获得人身。如果我们此生此世不知珍惜,不能继续培植善根,继续做善事,从事善业的积累,那就很有可能使我们的生命退化。退化到什么地方呢?三恶道。三恶道的众生是以恶业的积累为主要成分。
如果我们人类的众生此生此世以善业的积累为主,而且能够主动地、自觉地不造恶业,多做善事,我们的生命就有可能升华。生命升华的方向有世间,有出世间。世间就是三善道:天,人,阿修罗。这是作世间善法而感得世间有漏的果报,因为还没有出离三界,所以是有漏的。如果我们以无所求的心作无漏善业,我们的生命升华就会沿着四圣的方向迈进。四圣就是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所作的善业都是以无所求的心为出发点。无所求的心具体在教法上,就是要破除我的执著和法的执著,所谓破二执,显二种无我。有我就有所求,人我执、法我执破掉了就无所求。无所求的心有广狭之不同,所以就有声闻、缘觉、菩萨、佛的果位上的差别。
自利利他 自觉觉他 自度度他
具体说到我们每个个体生命在当生、当世、当下这一念,怎样来处理我们的心念,怎样观察三业活动的状况?三业者,身、口、意,都是很具体的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观察,都可以检查。能观察就是有一种自我反省。在自我反省中能够比较客观、实际地认识自己,那就能够确定自己生命行为的方向,或者说生命行为的取向。人生要解决的问题,在三大问题(生存问题、生活问题、生死问题)当中,都取决于我们每一个心念如何来确定我们生命努力的方向。生命努力的方向选择得对了,是顺善法的,生命的发展就会沿着善业的轨道升华。如果生命的取向是顺恶业的,生命就会退化。
佛教要解决的问题,所谓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就是要解决我们每一个众生的生命向什么方向发展。儒家在讲自觉的时候是说如何安身立命;在觉他的时候是讲如何处世待人。虽然儒家讲的是世间法,但是也应该看到,世间善法是做人的起点和基础。世间善法不修,做人没有基础,出世善法也就没有基础。因为出世善法和世间善法在事相上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观念上持一种什么心态。以有漏的心和以无漏的心修同一件善事,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不应盲目地排斥世间善法。世间善法和出世间善法只是观念上的不同。也就是说,做同一件善事,以世间善法的观念,有所求而做,那就成了有漏善法;以无所求的心、无漏的心、无漏的智慧去做,就是无漏善法。所以安身立命、处世待人,这些善法,我们佛弟子同样要把它做到位。做不到位,我们所谓的善法将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已,没有实际的内容。
从自觉来讲就是要如何安身立命。身安何处,命立何方呢?安身于信仰,安身于因果,安身于道德,安身于良心。立命还是这四点,信仰、因果、良心、道德,这就是我们佛弟子安身立命的根本。所谓觉他、处世待人,以什么为原则呢?处世要懂得感恩,待人要懂得包容,懂得分享,懂得结缘。
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就是我们佛弟子处世待人的根本原则。自觉觉他、安身立命、处世待人,转来转去,都离不开做人做事的“二八方针”。根据这“二八方针”做人做事,无所求,也就是在行无漏善法;有所求,那就是在行有漏善法。我们佛弟子的究竟要求,是要成就无漏善法,得到究竟涅槃。别忘记一切高深的东西,都是从最基础的地方开始做。
——本文选自《真际禅话》,小标题为编者所加;来源:邢台大开元寺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