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净秋
《入行论》不放逸品里,讲到受持菩提心后,需要把自己的习性关起来,慎持菩提心以及慎守学处。慎守学处里讲了需要止恶、不止恶的过患,需要修善、不修善的过患。接着就讲到了,是什么令我不能修善,原因就是烦恼。
在学《道次第》的时候,把根本烦恼和随烦恼的特征、烦恼生起的次第都搞得比较清楚,也很有受益,基本上可以辨认出自己的烦恼。也认识到,无明和我执是烦恼的根本,所以修行要从闻思入手破除无明,要从利他入手破除我执。也获得了很大的受益。但是当时对于烦恼的过患这一块,内心却是没有触动的,磕磕巴巴的没有完全背下来。记都记不住,这部分内容也就没有在心相续里发生作用。其实不要说发生作用了,没有背下来的原因,还是当时不了解这部分内容的作用是什么,对自己又有什么意义。
三宝终于给了我第二次机会。在《入行论》里,一连几个偈颂,寂天菩萨是层层深入,而导师又把这些内容讲得更生动,更直指我的现实。首先,烦恼把我们当奴仆。以前我只是知道:哦,确实我是烦恼的奴仆。然后就没有了。在这里,导师讲到,自我是无明所制造的一个错误设定,而烦恼就是我执存在的基础。当烦恼发生的时候,让我们会觉得“我生气”“我需要”,烦恼令我们有一种满足感。它们明明不是我,但是现实就是,它们满足了自我的需求,和自我一起支配着我的生命,让我去做出种种举动。
仔细观察,确实就是这样的。因为虽然修学中,在八步骤三种禅修里,达到第四步之后,因为运用正确的认识,会有正确的观念,乃至正确的心行。但我的现有生命是无明制造的,在没有着意的时候,在行使我生命支配权的是谁?是无明和我执。也就是说,每一个烦恼生起的时候,它都不是我,却冒充我,去干种种坏事。
继而,法义说,烦恼会使我们下三恶道。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从佛教的角度来说,生命是由心念和行为决定的,从当下因果来说,在烦恼的当下,就如在恶道。去思索,确实如此,结合自己对三宝的信心、在助念中体会到的经历,确定这是事实。
法义然后又说,世间没有任何敌人像烦恼这个敌人这么长久存在的。确实是。从我生下来到现在,我极度讨厌的人,有的已经死去,有的通过我们彼此的努力,已经消除了误会,变成了朋友。而仍然在使我痛苦的,是烦恼。
还有,顺从敌人也许他会利乐你,但是顺从烦恼只会受到损害。看看自己的经历,能说不是吗?
最后就讲,只要我们没有走上觉醒之道,烦恼对我们的伤害是不可能中止的。
是不是这样呢?确实是的,修学让烦恼减轻了,但是一不修马上打回原形。
通过这一系列的认识,让我认识到烦恼和我的关系。它不是我,但是在现有的生命状态里,它冒充我,让我痛苦不堪。这种认识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因为之前已经对无我的法义非常认同,但是因为缺少这一部分的正确认识,当烦恼生起的时候,还是感觉非常明显的无法自主。这时候也会思惟无我,也会告诉自己说这不是我,但没有多大作用。还是觉得“我很生气”,尤其对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发生的不可控事件。现在明白了,因为我的生命处于无明的状态,所以烦恼和我执是会一起运作的,这个时候我所感受到的“我很生气”,其实是它在冒充我,真的就能够和它拉开距离。包括以前别人做了不能原谅的事,师兄们总是说“这不是他,是他的烦恼做的”,当时这也很不能说服我。但是现在认识到了自己也是这样的心行之后,对别人也可以理解了。
继而思惟烦恼的过患。一开始觉得令我生气的人是很可恶的,但这么一对比之后,就会觉得,烦恼实在比这个具体的人可恶多了,应该对付烦恼才是。
通过这样的正确认识,以前无能为力的烦恼都变得可控了。以前真是眼睁睁地拿它没办法,只能靠忏悔磕大头。
这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修学一直处于瓶颈的原因,是因为对烦恼没有建立正确认识。这样的话,就会依然对烦恼有一份认同,就像给它养分,它就会不断生长,菩提心的力量就怎么都发不起来。
包括自己的一些串习,包括忍不住用娱乐和购物消遣的习惯,也是与此有关。因为小时候的经历,我对于嗔恨和冲突带来的痛苦感受非常恐惧,所以会下意识地回避。但是自我又需要其他的烦恼来支撑其存在,就会下意识地寻找其他烦恼的支持,比如用一些享乐来犒赏自己,麻痹自己。但这终究不是解决之道,反而令自己更加恐惧面对烦恼。
学到这一课,我对寂天菩萨和《入行论》真正生起了感恩心和信心。世界上竟然有人如此了解我,原因是他有着真正的大悲心。这也让我对周围的师兄生起了感恩之心,因为在这条路上真的不容易。更重要的是,我生起了一定要对治烦恼、寝食难安的需求。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