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创
生活,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话题,过上幸福生活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诉求。
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我从小就是一个特别独立、要强的孩子。我爱妈妈,所以我要让她以我为傲。学习上一定要遥遥领先,我才有安全感;生活上,我要简朴自律,这样才能不让妈妈为我操心。每次听到妈妈向别人发自内心地夸我,我就特别开心,心里暗暗较劲,我要更加努力,不能让她对我有一丝一毫的失望。
在不断给自己加油打气的同时,我忘了自己其实还只是个孩子,甚至,拒绝让别人认为我是个孩子。虽然外在包装貌似强大,但内在深藏的是一个特别渴望被关爱、被支持的小姑娘。带着这样的观念和习惯,我几乎没有童年,一步跨到成年。
工作及成家后,我生活得非常紧绷和僵硬。那个从小树立起来的强大形象,在成年后更加突出。
因为工作上取得一定成绩,我的“优越感”急剧膨胀,继而认为,我在家里也应该有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家里就该我说了算,还一直自我强化这个观念。比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谁赚钱多就该听谁的;又比如,我这么聪明能干,工作那么难我都能搞定,家里这点小破事为啥就不能听我的。于是,家里变成了布满硝烟的战场,天天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磕磕碰碰。
虽然,居住条件和出行条件不断改善,但我的心却如一片荆棘。家人很多时候不但不听我的,还和我对着干;不仅对着干,还否认我的发心,认为我做事都是别有用心。于是,我彻底被激怒了,开始肆意挥霍金钱,买买买、扔扔扔成了我的生活常态。言下之意就是“怎么样,你们越要节俭,我就要消费。反正我花自己的钱就是这么任性!”
我用任意消费的方式追求幸福,但副作用何其猛烈。除了购买时的一点点快乐,和扔东西时的一丝丝放松,我不仅没有感到购物带给我的满足,反而随着购买的频率越来越高,内心的空虚、匮乏感却越来越强。由此带来的家庭问题也可想而知,不仅婆婆的抱怨与日俱增,先生对我也是无可奈何,觉得我越来越不可理喻。
我的心像在沙漠旷野中飘荡,找不到一个落脚点。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努力工作、力争强大的人,却是如此孤立无援。外面的世界已经纷繁复杂,让我应接不暇,而家里的生活也是这样矛盾重重,没有温情和理解。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身心俱疲,如果从小的努力就是为了这样的生活,那人生真的太讽刺了!
进入三级修学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自己的问题逐一展开深层次的剖析。
我之前所谓的“为母亲、为家人而努力付出”,其实并不是真正为别人,而是打着为他人的旗帜强化 “自我意识”,就是求认同、求点赞、求重要感。而生活中,家人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关爱,就像菩萨那样无我利他的爱。
当我第一次走进读书会,义工师兄的微笑是那样纯净祥和。虽然没有语言,但暖暖的关爱如涓涓细流流入心底。原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语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当我们的心变得柔软包容,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可以给别人冬日暖阳般的温暖。
当我放下了那个大大的自我,发现,原来,家人都是“菩萨”,他们是那么爱我,从来不让我为家庭琐事担忧,可以一心扑在工作和学习上;同事们是那么优秀努力,无怨无悔地加班加点,而我时常还会偷个懒、耍个小聪明。
我拿什么报答他们呢?导师说菩萨的慈悲是“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我不仅要努力给别人带来快乐,还要学习技能,真正地帮助别人解决痛苦。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对生活充满了热情。有太多的事可以去做。我想大声说:生活,我爱你,因为我找到了幸福生活的秘密,那就是做自利利他的菩萨!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