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师:一念相应

2018年02月21日 11:35  新浪佛学  收藏本文     
憨山大师《大乘起信论直解》(节选)憨山大师《大乘起信论直解》(节选)

  文/憨山德清

  此义云何?如凡夫人觉知前念起恶故,能止后念令其不起,虽复名觉即是不觉故。

  [解]此征释上究竟不究竟义,以明始觉渐次也。若约返流寄位,当依三细六粗,此中正说一心生灭,尚未发明粗细之相。今因说始觉故,姑就始终生住异灭四相,以明从凡至圣,以显返流,渐渐至究竟觉,假此以显始觉之相也。如凡夫人下,谓从观行位,先觉灭相也。言觉灭相者,谓众生造业之心念念生灭未曾暂止,今觉此一念灭处,正是引起后念造业之心令生也 。故觉了前念起恶之心灭时,即就灭处止其后念之恶更不容起,故念念灭时念念止之,止之既久则令恶念不生,此所谓止恶防非。故虽觉恶念不容其起,但在生灭心中遏捺,未见不生灭性。故云虽觉即是不觉,若约后六粗当起业相。

  如二乘观智、初发意萨等,觉于念异,念无异相。以舍粗分别执著相故,名相似觉。

  [解]此明觉异相,当三贤位也。言如二乘观智者,谓二乘人作生空观,破分别我执。初发意菩萨即依彼生空作空观,破分别法执。从信入住,至十向满心,渐断分别二障,名相似觉,为觉异相。言异相者,谓我法差别对待不忘。渐渐觉破执取之念了不可得,故云念无异相。约六粗,当破‘执取’、‘计名字’,故云舍粗分别执著故。以未见真如,但比观而知,故云相似。

  如身菩萨等,觉于念住,念无住相,以离分粗念相故,名随分觉。

  [解]此明觉住相,当地上菩萨也。言法身者,谓地上菩萨依真如法为自体,故名法身。言住相者,谓分别境界,能所对待念念未忘,心有所著,故云住相。今地上菩萨入真如观,观察自心念念分别,住无住相,则能离分别粗念。此约六粗三细,当觉‘智相’、‘相续’、及‘能见’、‘能现’四种住相。此四名为俱生我法二执。分破分证,故名随分觉。此上三相皆非究竟,以未至心源故。

  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以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觉。

  [解]此明觉生相也。谓十地菩萨真穷惑尽悉皆究竟,故云满足方便。言方便者,乃观行修断之法也。以此菩萨研真断惑至此,以一念观心与念相应,从此更无可断矣。此总显究竟觉心,下明究竟之所以。言相应者,但觉一念无明动心初起之时,自心体中了无初起之相,本自寂灭无生,故云心无初相。是则无念真心远离最初微细动念,故得见心性。既无生相变异,唯一心源,故云心即常住。至此始本本一,名究竟觉也。

  是故修多罗说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故。

  [解]此证明无念为成佛之捷要也。意谓不但菩萨修断以至无念名为究竟,即凡诸众生二六时中苟能观察无念者,则念念向佛智矣!成佛之要无逾此者,故特揭示于此。

  又心起者,无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相者,即谓无念。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说无始无明。

  [解]此重显无念,以释心有初相之疑也。恐惑者闻觉心初起之说,将谓有初相可知,故此释云:又心起者,无有初相可知。今言知相者,盖知最初本无念也。以此无念为究竟觉,则知一切众生皆不名觉,以从来未曾离念。以有此念,故说无始无明。由是观之,一切众生无边生死但依一念而系之也!

  若得无念者,则知心相生住异灭,以无念等故。而实无有始觉之异,以四相俱时而有,皆无自立,本来平等,同一觉故。

  [解]此明究竟一心真源也。良以真源湛寂,本无生灭,然此生灭但因妄念而有。今若得无念则知四相同时,寂灭平等,唯一真心,更无先后,是则真觉圆明,本来不迷,又何有觉?以寂灭心中四相同时,其体本空,故皆无自立。以当体无生,故云平等同一真觉。此言既无四相可觉,又何有始觉之异耶?此实究竟一心之旨也!

  ——摘录自憨山大师《大乘起信论直解》

文章关键词: 憨山大师 憨山德清 修行 佛法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