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信仰的区别是什么

2017年04月13日 14:00  佛教慧日  收藏本文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

  佛陀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成佛之前的名字叫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他和我们一样,同样为人,也曾思考我们所思考的,追寻我们所追寻的,甚至也痛苦我们所痛苦的问题。但悉达多太子最终成了佛,因为他觉悟了,为自己、也为整个人类找到了生命的答案。

  人有肉体的部分,同时也有精神世界。肉体部分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组成,它遵循着自然规律,有生老病死。从精神层面来说如果没有完整地认识到生命的本质,生老病死就是一种痛苦。

  大部分的人一辈子活在肉体的状态中,精神世界的那盏灯一直没有打开,信仰对很多人来说是个空缺。但是佛陀为我们找到了生命的本质,他告诉我们,生命在现象上有生老病死,但本质上却如能量守恒,是不生不灭的。如果能找到不生不灭的“我”,那么在看待生老病死这个问题时,也会闲庭漫步,因为不是无路可走,而是有路可循。

  人一旦了解生命中有不生不灭的我,就会珍惜、善待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缘分;不了解的人,经常会做错事情甚至会走极端。虽然两者看起来只是认识上的一点点区别,但呈现出来的却是完全不同的生命状态。

  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各种危机,就是一种生命方向上的危机,具体表现就是信仰的大范围缺失。自我的生命不追求高层次的空间,这样的生命毫无疑问是烦恼和痛苦的。

  当你找到了真实的心灵空间,抵达了完美的生命状态时,就会变得豁达、从容与祥和,就会源源不断地输出生命的正能量——这就是有信仰与无信仰之间的差异。佛是觉悟者,他给我们立了一个标杆,人也可以这样完美地活着。

  每一个人都可以公平地获得觉悟的机会,信仰的大门是永远敞开的。觉悟与不觉悟、有信仰与无信仰之间的差距很大。至于觉悟的方法,佛教一直保持着八万四千法门,分别对应众生不同的根器。所以佛教文化,是人类社会一份非常巨大而珍贵的隐形财富。

  ——摘自2017年2月大公网大公报采访 传喜法师开示

文章关键词: 释迦牟尼 信仰 生老病死 觉悟 佛学常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