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弘扬家国情怀

2018年04月11日 09:33  菩提书院  收藏本文     
正本清源,弘扬家国情怀正本清源,弘扬家国情怀

  文/悟有

  济群导师在《弘扬三级修学,利益一切众生》的讲话中,从佛教的感恩、报恩和慈悲利他的角度,旗帜鲜明地提出爱国情怀是正信、正行。告诫大家要立足本职,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师兄对导师关于学习十九大精神,了解宗教政策,依法开展活动等开示,感觉很意外,很惊讶;有的师兄认为佛教与爱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不可思议,不可理解;甚至还有的师兄对学习《讲话》心生抵触。

  之所以存在各种错误认识,主要源于社会上长期存在对佛教的误解和无知,原因有二:一是认为出家是为了遁世和逃避现实,四大皆空,当然也舍弃了家国情怀;二是认为爱国“很政治,太高大上,修学只是信奉佛法,与爱国无关”等等。其实,导师正是针对学员中存在的一些不如法和迷惑现象,正本清源。

  一、溯本清源,爱国有根。“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当年佛陀为解除大众受制于老病死之苦,毅然决然地出家,而当他的祖国遭遇外敌入侵时,他依然挺身而出。《佛本生经》记载:佛陀为了挽救亲族和国家的危机,在烈日下坐于迦毗罗卫城郊的一棵枯树下,琉璃王问释尊为什么不在浓荫的大树下乘凉,佛陀回说:“亲之荫,胜过余荫。国家亲族好比我的树荫,现在我的国家正遭受战争侵略,我的族人面临灭绝的危机,如果没有了国家亲族,我坐在树下享受那短暂虚幻的荫凉,又如何能止息我内心断失骨肉的哀痛呢?”琉璃王的三次进军,都因佛陀的阻止退了回去。中国卓越的佛教领袖赵朴初曾说:“佛陀出身在人间,说法度生在人间,佛法是源出人间并要利益人间的。”伟大的佛陀为我们做了榜样,及至涅磐之际,他还以头朝北,教示弟子们不忘自己的祖国。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教是人间佛教。佛教教义中,包含丰富而鲜明的爱国思想。在《增一阿含经》中,佛陀告诫弟子:为家忘一人,为村忘一家,为国忘一村,为身忘世间。佛教中的“四谛法门”、“四宏愿”和回向偈等,无不体现了慈悲济世、忧国忧民、关心疾苦的家国情怀。在《护国般若经》《仁王护国经》《金光明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等经典中包含了护国之缘由、爱国之情怀和护国之方法等基本思想。在《般若经》《法华经》《菩薩本行经》《华严经》等经典中,佛陀也反复宣讲了建设美丽国家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思想。学佛所言,行佛所行。佛教教义中的爱国思想,不仅为历代佛弟子的爱国传统提供了根据,而且还引导大家进行伟大的爱国实践。

  二、高僧大德,身体力行。佛教无国界,佛子有国家。中国有句古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国,哪有教?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爱国爱教始终是优良传统,也是高僧大德们一生的坚持。中国佛教界的众多爱国先贤,遵循着“出家不忘爱国、修行不忘济事”的教诲,为中华文明做出了诸多贡献。玄奘大师西行求法的伟大壮举、鉴真大师东渡弘法百折不挠的精神、弘一法师“念佛不忘爱国,爱国不忘念佛”的名言、赵朴初“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拥党爱民”的思想品格,无不说明他们心系祖国,情系众生。这些人都是我们当下修学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传统典范。

  在抗日战争民族危亡时刻,中国的高僧大德们挺身而出,写下了不朽的爱国篇章。在中国抗战的14年间,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还是在救民赈灾的队伍中,到处都有佛子们保家卫国、舍命捐躯的身影。太虚大师身为当时佛教领袖,带领中国佛教界积极投入抗日救国大业。他发表《为九·一八事变告四千万佛教民众书》,希望佛教徒发扬佛陀慈悲济世的精神,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维护人间正义的责任,协同一致,消弭战争。圆瑛大师因积极响应抗日,被日本宪兵逮捕投进监狱。狱中受尽日军的严刑拷打、残酷折磨,但坚贞不屈,始终保持了爱国僧侣的崇高气节与民族大义。出狱后,他致书北京中国佛学院师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兴衰,教徒有责”。巨赞法师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抗日高僧,也是唯一参加开国大典的法师,周恩来曾亲笔为他题词:“上马杀敌,下马念佛”。据资料统计,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10个月内,中国佛教界亲身参与过“战地救护”和“难民救济”工作的僧尼,超过50万人。如长沙佛教徒成立“十愿抗敌团”,五台山的僧人“脱下僧袍换战袍”,直接奔赴前线。江苏龙池山僧恒海组织抗日游击队英勇杀敌,成为著名的抗日和尚司令,最后他因粮尽援绝而壮烈捐躯。这些事例都说明,中国佛教界参与抗战救国,不是个别僧人的举动,而是整个佛教界的集体行为。前辈的爱国实践,为我们耸立起一座精神的丰碑。我们作为佛法的受益者,理当见贤思齐,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奋进。

  三、爱国守法,佛子之责。“我思故我在”。当前,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起点,是一个“发展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特殊历史阶段。作为三级修学的学员,我们应该怎么做?

  赵朴初曾明确宣称:“为社会服务,是佛教徒的天职。我们的口号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作为佛子,我们要按导师《讲话》的要求,以党的宗教法律法规政策为引领;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努力在立足文化、慈善、禅意开展修学和为大众服务的具体实践中,为中国人终极价值的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禅意、品质生活的建立,以及慈悲大爱精神的建立而努力。以佛法来净化人心,以慈悲来解除痛苦,以智慧来消除怨敌,因为爱国本身也是利他的修行。

  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爱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我们要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按照《四分律》《梵网经》《缨络经》等佛教戒律要求自己:遵守国法,不违毗尼行,不作国贼,不谤国主,不漏国税,不犯国制。自觉去恶行善,慈善利他,克己孝亲。做好自己的事,做好当下的事,做对社会有益的事。上对得起祖先,下对得起后代,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文章关键词: 正本清源 情怀 爱国 利他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