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的生活中缺少仪式感

2018年03月26日 13:54  昌列寺  收藏本文     
人心不静,就很难气定神闲人心不静,就很难气定神闲

  文/嘎玛仁波切

  我们很难不烦恼,是因为我们总是把世间的毁誉、得失、苦乐、讥称,视为珍宝。参不透世间八法的诡异伎俩,我们肯定会掉入这个让人心起伏,进而使生存的努力方向都变得云里雾里的的圈套中。

  人心不静,就很难气定神闲。陷入浮华之中的气质显现,也很难脱俗凡尘。

  现在人似乎在生活品质的展现中,都喜欢和禅文化沾点边。且不说真正对于禅宗禅学了解几何,但这种挂靠式的追求背后,是我们现今社会生存压力的反射面,是人心浮躁难以自持的折射。想要慢下来,静下来,就成为了一种千金难换的奢侈。

  现在的人看似活的都很累,外在的内在的感觉处处都有阴霾。曾有一份报道称,如果说十九、二十世纪的绝症是癌症的话,那么二十一世纪的绝症就是心理和精神问题。这么去推敲似乎都在情理之中,人心不足,就很难安详。

  我们常说,能听闻佛法并具足暇满人身,定心修行,是需要很大福报的。其实这并不是一句夸夸其谈的话。现在人的生活方式真的很难慢下来,心不定,在外相以及行为言谈上,就会缺少智慧。

  又因为心浮气躁犹如导火索一样,彼此间的相处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言语乃至肢体上的冲突。感觉大家现在普遍都有一颗玻璃心,一敲即碎,难以担当,难以受挫。

  做为一名佛法的践行者,每天都在和大家分享一种心得。感恩也好,知足常乐也好,从内心着手去务实的调修等等,这都是一种态度。

  修行佛法,并不是什么玄而又玄的高深事情,它是一种很真真切切的方法。通过这种悟道和自我认知,我们可以寻找到烦恼的根源,以及调服内心的着眼点。

  生活乃至生存中,陷入迷雾作茧自缚的,往往都是我们自己。无法辨知困扰我们根本的源头,就无法从苦难的向心力中挣脱。从心上下手,时时刻刻都可以。

  佛法在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圆满,我们现在的生活态度中,缺少一种仪式和敬畏感。如果我们真的能智慧的践行,哪怕时刻带着微笑对人对事,都会由量变到质变。更不用说,带着一份感恩,自我警醒的态度去生活了。那么久而久之,人人都能自律内心,这种张扬跋扈的外在感都会被收敛很多。

  所以,我们说,学佛修行也是可以看气质的。如果大家都能点滴努力地褪去浮华,那么背后不就是一种淡定自若的器宇不凡。学佛修行,其实真的很务实。

文章关键词: 仪式感 生活态度 气质 昌列寺 嘎玛仁波切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