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开元寺:多元宗教文化融合的见证

2016年05月23日 11:52  慧灯之光  收藏本文     
开元寺开元寺
大雄宝殿内,斗拱飞天
大雄宝殿内,斗拱飞天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中,外来宗教文化在泉州落地生根,中华的宗教文化从这个城市窗口走向世界。作为福建省内规模最大佛教寺院的泉州开元寺,正是泉州辉煌“海丝”历史与中外宗教文化频繁交流的历史见证。

  富商献地成就千年古寺一段美丽传说

  被誉为“泉南佛国”的泉州,有着“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誉。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开元寺创建于唐武后垂拱二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它原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更名为开元寺。

  位于中轴线上的大雄宝殿,因传说建殿之时有紫云盖地,所以又叫紫云大殿。大殿上方巨匾上写有“桑莲法界”四个魏碑风格的大字,以应“桑开白莲”之说。

  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记载,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产丝绸,开元寺这片地原是富商黄守恭的桑树园。一天,黄守恭梦见有一个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说等桑树开白莲花后就献地结缘。几天后,满园桑树果然都开出白莲花,黄守恭深被无边佛法所感动,果然把这片桑树园捐献出来。其实,黄守恭本来就是一位乐善好施的人,“桑开白莲”之说乃是人们敬慕佛祖,附会而成,但这一神奇的传说却为泉州人民所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因而开元寺也得了“桑莲法界”的美称。

  建筑呈现多元文化特色

  相比其他佛教寺庙,泉州开元寺有个十分独特的建筑特色,那就是中外特别是中印的宗教文化在这里融合,并保存至今。

  走进开元寺,大雄宝殿前宽阔月台基座束腰处,环绕着72幅狮身人面石刻浮雕像。据专家考证,狮身人面浮雕起源于埃及,象征着普照大地的太阳神。

  大雄宝殿内,24尊木雕斗拱飞天的形象,优美的姿态和艳丽的色彩,让人印象深刻。历史上,“飞天”的雕绘艺术随着印度佛教传入我国。开元寺的飞天群则受印度腾云驾雾的女神和希腊背负双翼的天使以及我国敦煌壁画“飞天”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这24尊的飞天象征中国的24个节气,她们中有的手捧文房四宝,有的拨弹琵琶、吹奏洞箫等南音乐器,充分体现了“洋为中用”的智慧。大雄宝殿后回廊上,也立有两根十六角形印度教石柱。

  为什么一座佛教的寺庙,有这么多其他宗教的元素?泉州学研究所所长林少川告诉记者,发达的海上贸易,不仅带来了熙熙攘攘的外国商人,多元的宗教和文化同样纷至沓来,在这座城市和睦相处。开元寺重建时,印度教已在泉州逐渐衰落,重建的开元寺就从已成为废墟的印度教寺庙迁移部分石构件等,吸收运用了部分建筑特色,这也充分体现了“兼容并蓄”的泉州城市性格。

文章关键词: 文化 寺庙 开元寺 宗教 佛教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