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悟:心灵的最高境界

2017年12月07日 10:09  新浪佛学  收藏本文     
觉悟:心灵的最高境界觉悟:心灵的最高境界

  文/彭旭

  现代社会,浮躁似乎成了“通病”。有些人每天过得很累,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些啥,内心非常迷茫;有些人成了资深“愤青”,成天怨天怨地,谁都不好,唯独自己是“圣人”;有些人常因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负性情绪像机关枪一样四处扫射,伤透了身边人的心;还有人因嫉妒心太强,导致心理失衡,甚至铤而走险,害人害己……社会上的种种负能量,就像一堆堆“情绪垃圾”,加上一些负面新闻的推波助澜,进一步在人群中蔓延、扩散,最终导致许多人都在抱怨。

  诸如此类的人和事,让很多人觉得世风日下,开始质疑起当今中国人的境界是不是有所下降。

  国人之所以越来越情绪化,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一方面在于当今物质极度丰富,诱惑很多,人们的内心容易迷失。另一方面在于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像一个个陀螺,被驱使着不停旋转,身不由己,所以内心积压了许多负能量。但同样被负能量包围着,为何有些人就能泰然处之呢?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对现实事件的反应大致有3类:第一类是感性反应,这是对外部事物的情绪化应对,比如面对考试失利可能会悲伤、焦虑、恐惧。第二类是理性反应,这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成熟的表现,能使人准确判断形势,有效应对各类事件;三是悟性反应,这是在人的理性高度发展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超越感性和理性反应的形式。这种反应不是回避,而是一种积极面对的心态。有悟性的人,内心时刻处于一种平静、充实和泰然的状态。现实生活中,悟性就是每个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接近于佛学中所讲的“境界”。

  从佛学角度来看,境界由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共同组成。因为心理世界的存在,我们得以在物理世界之外获得解脱,即通过回忆、想象等超越时空阻隔,达到精神上的相对自由。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读书与古人“对话”,了解其思想。而心理上追求的境界就是觉悟,佛学认为可通过修炼达到觉悟。《六祖坛经》曰:“佛者,觉也”;佛,意译为“觉”。“觉”相对的是迷,一个人之所以会感觉迷茫,主要是源于种种障碍,心理学上称之为“功能固着”。只有摆脱这些障碍,才能达到认知上的超脱、灵活。

  就自身境界而言,你的心里能容纳多少人,代表了觉悟的境界有多高。境界高的主要外在表现就是对人友善、祥和、慈悲。要想提高觉悟,首先要坚持自我信仰,这需要时常“闭关修炼”。比尔·盖茨之所以能使自己的商业帝国屹立不倒,靠的绝不是急功近利。据说他每年会像武侠小说中的绝顶高手那样,“闭关”两次,远离尘嚣,静心思考。试着在攀比、嫉妒、暴戾等漩涡中急流勇退,才能经受住考验。其次,每个人都没有权利强行要求和改造别人。因此,不论在职场还是家庭,维持良好的关系,都需要相互宽容和理解。再次,要给自己设定核心目标。什么都想要,欲望太强,往往是浮躁的“根基”。所以要想明白,自己最期盼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懂得取舍,就能不再盲从。最后,通过不断学习,丰富、拓展自己的视野。视野宽了,掌握的心理资源就多了,面对负性事件时心理能量就增强了。做到上面几点,就能心境平和,愉快生活了。

  当然,心境平和不等于死寂,更不意味着淡漠。在自身达到良好状态后,要能做到大善在心,不断帮助身边人,与人为善。这样做,我们就能享受帮助人的快乐,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壮大自身的社会支持力量。对整个社会来讲,这有助于以点带面,逐步实现社会和谐、其乐融融的美好愿景。

文章关键词: 觉悟 心灵 境界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