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报恩生命才不孤独才有意义

2018年02月14日 10:06  龙泉之声  收藏本文     
知恩报恩,生命才不孤独,才有意义知恩报恩,生命才不孤独,才有意义

  网友:师父,我爱人每天回家都唠叨我,他一到家,我感觉很压抑,内心总是起嗔心。

  学诚法师:他是否工作上比较失败或辛苦?人的每一种烦恼,显示出内心的某些缺失。如果我们只在表面现象上去应对,而不去寻找深层的、根源的原因,那就很难解决问题。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能够看到更深层的原因,自己就不容易起烦恼。

  网友:法师,我总是受到过去的困扰,我觉得简直一点小事我就总是想到童年,我不想这样,我想做个开朗的人,可是目前看来一点希望都没有了,我知道不应该怨恨父母,应该体谅他们,可是我好痛苦,我走不出来,抄经那么久也没有改善,我好灰心,我觉得这样我以后也不会幸福了。

  学诚法师:不用强迫自己体谅父母,实际上做不到,如果接受和承认父母的过错,心里反而会轻松起来。父母不是佛,当然会犯错;自己也不是佛,有烦恼也是正常的。先接受这一切,不逼迫自己,放松下来。然后多想想未来希望怎么样,来指导自己现在的行为。你是知道怎么做的,并且是做得到的,不要活在过去。

  网友:法师,请问如何去除自私自利呢?我从小到大非常自私,不爱亲人朋友,对他人痛苦不能感同身受,很难真心投入善的生活,很难真心去关心他人,对他人的付出很少,我的存在很多时候是多余的,找不到自己活着的意义。

  学诚法师:每个人的生存、生活与其他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能够感受到并回报这种联系,自己的生命才不孤独,才有意义。如果把自己与他人割裂开来,那么个人的生命也就没有意义了。好比一个物品需要许多零件组成,每个零件都是整体的一部分,当这个零件处于它该处的位置时,它就非常有用、不可或缺,它的存在就很有价值;如果这个零件掉出来了,单独存在,就彰显不出它的价值了。所以,越是自私自利,越是在削弱自己的价值和快乐,这是真的对自己好吗?

  明白了这个道理,虽然还无法立刻改变这种心理,但已经开始朝新的方向出发了。多思维,越是想得透彻,行为上改变起来就越容易;同时行为上要去造作,种新的因,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为他人付出,任何一个思维和行为都需要多练习、多熏陶,才能变成习惯,具足力量。

  网友:师父,我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我该怎么办?

  学诚法师:你对于身边的人有多少关注?对他们的看法是什么?你的看法对别人的生活有多少影响?其实都很少。大部分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对人事物都是围绕自己的感受、利益、得失来看待的,很难看到其他人的真实一面,对别人或好或坏的印象,影响的也是自己的心情和判断。所以,反过来想,自己在别人眼中并没有那么重要,别人也不是心心念念都在关注你,他人的看法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是自己过分的紧张和联想,才让他人的目光变成无比巨大和沉重的存在。

  网友:师父,有时候会有奇怪的邪恶念头产生,像是自我挑衅的意思。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里状态产生的,如何去应对并减少这样的念头,以致最终彻底熄灭?

  学诚法师:人内心有无数的烦恼种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哪一个就冒出来。修行就是烦恼和智慧此消彼长的过程,智慧多了,烦恼就少了。

  网友:师父,佛教都是劝人与人为善。生活当中,好多人都是看人下菜,如果你好说话,他们就欺负你;你强势,他们便顺从你。我很困惑,那生活中应该如何行事呢?好多人对人都是双重标准,同样的事情,有身份地位的人就可以办,好说话的普通人就不可以办,不好说话的普通人也可以办。这又如何解释呢?

  学诚法师:如何做事,取决于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而不在于别人怎么做。佛法劝人为善,因为善业才是真正让生活幸福的原因,佛法看的是长远的利益,不是一时的好处。有智慧的人,抓住大根本,不在小处斤斤计较。

  网友:师父,弟子未婚,于2016年有幸接触佛法且于龙泉市皈依三宝,今一心听经闻法欲了生死轮回之苦,却觉吾身仍有世间债未尽,想如到机缘必出家修行,奈何家人朋友催婚且介绍对象,使吾倍感焦虑,如拒绝是否不孝?亦闻佛法云应惜缘惜福不可挑剔别人,一面怕拖累他人,另一面怕内心焦虑,故不知如何是好。

  学诚法师:引导人生命方向的,不是愿力,就是业力,自己的人生道路,自己决定。明白了佛法的究竟目的是什么,才能够很好地理解佛法中的每一句话,如果单独拿某一句话出来,再用自己的想法去解读,那就变味了。

文章关键词: 学诚法师 知恩报恩 意义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