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觉醒法师
常去汉地寺院的信众发现,大多寺院在进了山门入天王殿后,正中映入眼帘的第一尊菩萨像都是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菩萨,却并不是正襟危坐说法或禅定的法像。他那笑口常开,大腹便便,和蔼可亲的模样不禁让人心生欢喜。弥勒亦称慈氏,代表慈悲,未来将从兜率天内院下生于人间,将成为贤劫第五尊佛。佛教寺院之所以将弥勒菩萨置于寺院的第一座殿堂中,有其特殊的含义。
我国五代梁唐时有一位布袋和尚,不仅形象奇特,思想更是超脱。在他化缘的过程中,曾遇到很多人的白眼,有的人还往他布袋中投入石块或者小鱼,甚至遭人戏弄,他不作辩解也不以为意,过着“一钵千家饭”般居无定所孤身云游的生活,却胸怀豁达、安贫乐道,常将自己化缘所得的东西分发给那些需要帮助的穷人或孩子。相传这位布袋和尚就是弥勒的化身,以后寺院中的弥勒菩萨,渐渐变成了布袋和尚大肚子的形象,更有配楹联曰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这正是弥勒菩萨的写照。
弥勒菩萨应化人间的示现具有慈悲、忍辱、宽容与乐观等象征意义,也展示着大乘佛教的普世情怀。将大肚弥勒置于寺院第一座殿堂中,是显庄严于诙谐,现慈悲于揶喻,一方面能让有缘接触佛法之人生欢喜之心,更是为了让我们打开心胸去待人处世之时,能够从弥勒菩萨这些品格中得到启迪,不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乐观豁达、荣辱不惊,少计较是非爱憎,多以责人之心责己,以宽厚之心待人,大度(肚)容人,广结善缘。
闂備礁鎼崐缁樻櫠濡も偓椤繈顢欓悙顒€顎忛梺鎸庢煣閸曟ɑ绂掑☉銏$叆婵炴垶鐟ч悡顖炴煙楠炲灝鐏柟宄版嚇瀵挳鎮㈤崨濠冪槕闂佽崵濮甸崝鏇犵礊婵犲洢鈧倿鍩℃导鍗炴贡閳ь剨缍嗘禍婊堝礂婵犲嫮纾煎ù锝夋涧婵¤櫣绱掗崣妯哄祮鐎规洏鍔岃灒闁兼祴鏅滈幆锝呂旈悩闈涗粶闁诲繑绻堥獮澶愭晸閻樺啿鍓梺绯曞墲濞叉繄绮堢€n喗鍋i柛銉戝懎鈪甸梺缁樼◤閸庣敻寮鍛殕闁告劖鍎冲▓鏌ユ⒑閸涘﹥绀€闁靛洦岣跨划顓㈠磼濠靛嫪姹楅梺鐟扮仢鐎氼喚澹曢敓锟�闂備胶绮崝妤呭箠閹捐鍚规い鏃囧Г娴溿倖绻涢幋鐏活亜顕i幎鑺ュ仯闁搞儳鍏樺顕€鏌涙惔顖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