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
好去灵山塔下修。
——《金刚科仪》——
☞参学,参来参去用错了心
请法僧:请问大德,什么是法?
妙祥法师:法没有一个“是”和“不是”。
请法僧:那有没有法?
妙祥法师:它也没有“有”和“没有”的问题。
请法僧:那什么是法?
妙祥法师:没有“是”和“不是”。
请法僧:法离我相?
妙祥法师:它不存在“我相”和“没有我相”的问题。
请法僧:那存不存在法?
妙祥法师:也没有“存在”和“不存在”的问题。
请法僧:那法究竟是什么?
妙祥法师:它没有“究竟”和“不究竟”。
请法僧:究竟什么是法?
妙祥法师:法无定法。
请法僧:无定法是什么?
妙祥法师:无定法才是法。
请法僧:什么叫无定?
妙祥法师:没有“叫”和“不叫”的问题。
请法僧:但是我是千里迢迢过来的……
妙祥法师:那是你迷,法不迷。
请法僧:就是因为我迷才请问大德,如果我不迷……
妙祥法师:所以说,你只要是明白这个意思,就是法。
请法僧:就是不明我才千里迢迢来这里请法。
妙祥法师:我们要知道法没有“是”和“不是”二字,因为“是”和“不是”都是分别心,如果我们去掉分别心,就是法。这个法,分世间法和出世间法。
请法僧:大德有分别心吗?
妙祥法师:我是有分别心的……但是至于别的大德我就不知道了。
请法僧:请问大德,平时看的是哪本经?
妙祥法师:平时?有时看点戒律,以前看过《楞严经》。
请法僧:最大的体悟是什么?
妙祥法师:最大的体悟就是……怎么说呢?最大的体悟还是法法平等吧。
请法僧:如何平等?
妙祥法师:本来就平等。
请法僧:但是能达到平等吗?
妙祥法师:不是达不达到的问题,它本来就平等。那个平等不是达到的问题,不是谁人为的达到和不达到,本来就很自在。
请法僧:怎么个自在?
妙祥法师:怎么个自在啊?就是没有法,没有一切法,那种自在;有了法都是不自在。
……
一僧人:阿弥陀佛!师父,比如说人请法,执着法,请法能不能得法?
妙祥法师:
如果你抱着一种求法的心,真诚求法的心,一种谦虚心,它必然要得法的。如果没有这种心,你来了,包括想问难、想考别人、或是想达到某一种目的,那都是不如法的。我想要把别人问住;或是人家讲明白了,你又不懂,这就是没办法的事,是缘分的问题了。
特别不要去问难人家——就是这个问题本来你知道了,而要故意去问难人家,这不对。如果为了学习,这可以问;你如果不是为了学习,你就是想把人问住,这都是不如法的。
另外你请法的时候,你问“什么是法”,人家给你讲了,你还不明白,这是很可怜的。为什么有时候你们说出去参学——你参什么学?人家给你讲了,你根本就不明白,讲了也不明白。
一僧人:师父,参学这事呢……我是这么认为的。不管是求法也好,交往也好,持一个恭敬心就是如法,除此之外没二。
妙祥法师:
是,一切都是缘分的问题,理解和不理解也在于恭敬心上。法不在别的地方,实际在你的恭敬心,你恭敬心不到位,你怎么求也得不到。
另外你求法不能装大德,你把自己装成开悟的样子就没啥意思了。
☞朝山,跑来跑去是热闹
一居士:请法师慈悲开示,如何看待现在佛教的朝圣?
妙祥法师:
朝圣本来是一种修行方式,现在有的是和旅游差不多,这个就不合适了。朝圣是为了增加信心、去学习,这可以。
如果说是为了旅游、观光、看看热闹,有居士陪同,花了很多的钱就不合适了。
这个问题我也遇到过,曾经有一个海南航空的副总,他说:“达摩祖师不在某某寺,在一个什么地方。”我不太清楚。他说:“你可以去看一看,坐飞机去,沈阳的飞机我给你联系。”
后来过了不长时间,沈阳飞机场就来人了,问我什么时候去。我说我不去。后来又来了一次我也没去。我的意思是说:我自己那点地方都没看明白,还看别的地方?
有的看经书多,是寻章摘句,寻找那里的故事、寻找那里的“意思”,他并不是来改变自己的思想,他看热闹,在佛法里总看热闹。
他一看五十三参真好,这面找个师父,那边找个师父——这师父里还有居士,还有天人,唉,这个很好。等明天我也找个居士认师父去,我也找个外道去认师父去。他想像的是这个。
他没看到人家找到师父的时候所讲的是什么。人家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最后找到了怎样修持,也显示了我们应该怎样修持。不是让你现在去参五十三个师父。
人家把经验都总结出来了,告诉你:我都参了五十三个了,得出的经验,你还不照着做,你还干什么去?啊,你再参一遍去?
现在就有人想去再参一遍——等你参完了,早就轮回去了。本来人家参完了,修持那么长时间的事情了,你反而不做,净打妄想。
“迷者”,好像在修,实际上离佛十万八千里,他修的是有为法。外道都是这样,看着弄得很紧张,又是这个那个,说:“在这个地方修不行了,我得换个地方,山西那有个洞,我得上那修去。”
去了那个洞以后,“山西也不行,我得上陕西”,说得去什么什么山。陕西也不行,于是又跑到海南岛;最后海南岛也不行,跑到九华山;九华山不行,跑五台山;五台山也不行……
最后,跑来跑去,时间也到了,那你该走就走——走不了,你就托生去吧。那有什么办法?没什么办法。这就是“迷者远乎”,越迷越远,越迷就越在外面找。
你不知道,修的是你那个心,修的是你那个念,你就在那里面修,就完事了。什么远近的、什么好和坏,你就看住当下那一念,这是重要的。
☞求法,“无求“就是法
有的说:“我得参学去,我要干吗去……”自己都没有明,你凭什么去参学?人家给你讲法,你明白吗?说:“我能明白,人家师父说的那话,我全懂。”
是,师父说的话,你就算全明白,但是师父做的那些事你全明白吗?说:“事,我也明白。”那师父也不说话也不做事,你还明白不明白?完了,傻眼了,他就不明白了。
所以你参什么学呀?是不是?这就不好使。所以我们一定要见性,要学称实之道,这样才能随化度人。
你要是见性了,掌握了大乘佛法,你心里永远是一种空相,不管你讲什么东西,它都能离开这个(虚妄),什么也骗不了你。那些东西说得再好听,它对你已经失去了它的诱惑力,它怎么说,对你也没有诱惑力。
不是我们说的那个诱惑力——我们说“我也烦它”,你烦它,但是你看物还是物——你见马是马,见物是物,所以你那个“烦”,只能说是在喜欢和不喜欢之间那个关系。
人家这不是,这是空相,而这个空相非外道的空,是实相的空。
见到实相的空,你就掌握了大方便之权,你可以随化度人,怎么讲都行,我跟你俩唠嗑,打、骂全是法。所以赵州和尚说了:“你给我端饭,我也吃;你端茶,我也喝。你怎么说我没教你?”
我们有时候不认识善知识,都是在相上找,都想弄两段公案,几句口语、转话。就像《西游记》里那个,给他无字真经,他不要,非得要有字的。
有的人就说:“师父你讲法,讲了很多的不求。你看,有很多的人在不断地求师、拜道,来求善知识开示。这是不求吗?能得到善知识吗?”
是,你不求就得不到善知识,因为你是有求之心,所以必须得去求。等求到那个善知识,善知识告诉你:“哪儿也不要求。”就是这么个道理。
如果你直接有不求的心,去会善知识,那你能会到什么?会到真正的善知识。什么是你真正的善知识呢?就是这个——自性,也就是你的心,它有无穷无尽的智慧,有无穷无尽的波罗蜜,哪个也不如这个。所以我们这一生要这么过日子。
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想把大家变成这么样一个人,死也不求人的人。“这师父太绝了,平时看他说话也没力气,细声细语的,没想到办事办得这么绝。”就是这样。
我为什么创建这个僧团?我就是想把这其中一条,就是“死也不求人”传下去。只有拥有这一条,我们才能在修行过程中真正地走一条正路。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