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因皈依和果皈依

2017年05月24日 14:00  禅风网  收藏本文     
佛教中的因皈依和果皈依佛教中的因皈依和果皈依

  在佛教一起乘的“外皈依”中,以佛陀为本师,将佛法做为修行摆脱依循的正路,以僧众为修行助伴,以此为三宝而顶礼皈依。“无上导师是佛宝,无上救助是法宝,无上指引是僧宝。”

  因皈依和果皈依

  在不共的密乘“内皈依”中,以身、口、意三门供养上师,依止本尊修行,以空行动助伴,成果上师、本尊、空行三底子,以此皈依。

  在殊胜善巧的金刚乘“密皈依”中,净化脉、气、明点,清净脉而现化身,清净气而现报身,清净明点而现法身,以密皈依成果法、报、化三身。

  在终究实相的金刚乘“极密皈依”中,皈依诸圣众尊相续的本体空性、自性大光亮,和周遍大悲等三相无其他才智,以此不断修持,使自个的自相续生起无相之才智。

  “实在善逝三宝三底子,脉气明点清净菩提心,体性自性大悲坛城中,甚至胜义菩提恒皈依。”这四句皈依文,包含了外、内、密及极密的皈依,具有“因皈依”和“果皈依”的意义。

  在一起乘中,不论是小乘或是大乘,都是先从皈依佛、法、僧三宝开端修起。“皈依佛”的“佛”,分为法身、报身、和化身三身。法身是最终究的,咱们从开端的修行,一直到真实了解般若空性,证悟终究法身佛的果位停止,都必须不间断地依托三宝,悔过业障,累积资粮。这种皈依称为“因皈依”。

  有关皈依的修法,因修行的办法而有所不一样,由皈依的对境,顺次往“内”依止。对一切佛教徒来说,佛法僧三宝是因皈依的对境;在咱们还没有彻底成果证悟之前,三宝一直是修行的对境所依。

  在金刚乘里,并不着重以因找果的路径,寻觅心性本体,来成果果位,这是为何呢?由于法身本是内涵心性的本体,不假外求,曩昔、如今、将来,一直无生无灭。于本体体性上,无任何舍取之心,也没有任何好坏别离。咱们依托禅定和般若等各种修行办法,让本具的佛性,也即是初始的觉性,从“客尘障”中天然透脱,安住在空性中,现证法身佛果位,并不是在心性外面,别的去寻觅一个果位。这种直接对初始清净的心性本体,本有的法身境地所作的皈依,称之为“果皈依”。当然,这是十分难修的。

  由于咱们对佛、法、僧的忠诚,从“因皈依”开端,依托三宝,透过佛、法、僧的慈善力,渐渐修行,从无明愚痴中觉悟,天然会发生法喜的觉受。在修行过程中,杂念和别离心越来越少,对尘俗各种的固执,也会渐渐消失,那时,会逐步体解心性本体。如是精进,最后会茅塞顿开,本来法身是人人本有的佛性。

  可是,对如今正在修行或还没修行的人来说,那清净本有的佛性,无始以来,早已经被深沉无比的烦恼习气所掩盖,这即是所谓的“客尘障”。为何本有的清净赋性会被掩盖呢?由于二元敌对的别离心发生今后,由别离心形成很多杂乱的杂念和妄想,赋性觉受的光亮因而就被讳饰住了。为了要让觉性光亮闪现出来,最好的捷径,即是追本溯源,直接探求心性底子。关于一切二元敌对的别离,包含内涵我执和外境实有的固执,用“果皈依”的办法去破除,破除到最后,赋性光亮天然会闪现。

  同样是处死,由于修行的办法不一样,往外依止和往内依止,两者在速度上有快慢的差别。依靠外境,成果的速度比较缓慢;往内依止心性本体,成果的速度比较迅速。如果想要往内求,就要先从明白自个的各种心念开端,以“正知、正念”调查自个的身口意,不时安住在初始清净的赋性中。要修到这么终究证悟的成果,中心需求不断跟随具德上师闻思修佛法,并有百分百坚持不懈的决心,所以,咱们常说,修持密法需求上上根器的人。

文章关键词: 法身 清净 心性 三宝 佛学常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