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六祖的心平何劳持戒

2019年05月24日 14:25  新浪佛学 微博 收藏本文     
选自良因法师导读《南山律在家备览导读·宗体篇》选自良因法师导读《南山律在家备览导读·宗体篇》

  第三课 略明戒德 甲二 戒有大用

  以前佛学院的上达下理老和尚,曾经讲过一个例子,他说佛学院以前曾经一方面开讲《六祖坛经》,谈“心平何劳持戒”,一方面又同时开讲《比丘戒》,告诉我们“宁可舍弃生命,也不可犯戒、破戒……。”这时有比丘同学很疑惑,就问参禅的上达下理老法师说:“那到底要不要持戒?”达公长老就问他说:“你心平了没有?”同学说:“我心没有平!”达公喝道:“那你还不好好持戒!”

  我们初学者,未证到空性,心没有平,所以要努力地持戒。而贤胜们的心平了之后,是不是就不需要持戒呢?不是的,因为他们已经多少分证了五分法身的戒法身,因此对他们而言,戒的调伏力量,已经是任运地现前了,所以他们是任运地持戒。

  所以《六组坛经》说:“心平何劳持戒”,重点在这个劳字。当心已经像大地一样,安住在法性当中时,五分法身的接发审或者随顺、或者亲证,就不用像初学者的时候,那么费力地持戒,常常由于到底要持还是不持?不持又过意不去,持了又想犯戒,老是人天交战。

  当心任运地跟法性相应时,自然能生起调伏烦恼的力量,也就是所谓的“道共戒”,自然地诸恶不造。那时就不用劳顿、辛苦地去保护戒体了,这才是“心平何劳持戒”的真义。

  因此,藕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中说:“有禅者曰:定共戒,道共戒是务。兹(持戒)在所缓矣。予不屑答也。呜呼!儱侗瞒盰,病痛斯世,解文识义,能复几人。若在所缓,应云定夺戒,道夺戒。共之一字云何通。”所以贤圣的依止,自然也是戒,乃至最后成佛,彻证五分法身,全体是戒矣!

  所以从因到果,从自利到利他,都必须要持戒!

文章关键词: 戒律 持戒 六祖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