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延寿禅师:菩萨能行忍辱

2019年09月03日 15:06  新浪佛学 微博 收藏本文     
来源:《宗镜录》卷第二十六(摄影:海朝)来源:《宗镜录》卷第二十六(摄影:海朝)

  又,但与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如《大宝积经》云:“实行沙门,以正法身,尚不见佛,何况形色?以空远离,尚不见法,何况贪着音声、言语?以无为法,尚不见僧,何况当见有和合众?”

  又,舍利弗问诸比丘:“汝等从何闻法?”

  答:“无有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从是闻法。”

  又问:“汝等为谁弟子?”

  答:“无得、无知者,是彼弟子。”是以悟者方知,非言所示。

  又心为苦实际,名苦谛;心性无和合,名集谛;心本寂灭,名灭谛;心本圆通,名道谛。观心空,出声闻乘;观心假,出菩萨乘;观心中,出诸佛乘。观实相心,非色、非心,不同顽碍,故非色;不同受等妄情分别,故非心;非色非心,以为戒体,出律藏。

  《广博严净经》云:“若能持此经,具足一切戒。”

  《金刚三昧经》,明悟本觉者,佛言:“如是之人,不存二相。虽不出家,不住在家。虽无法服,虽不具戒,能以自心无为,自恣而获圣果。”

  《大宝积经》云:文殊师利言:“一切诸法,毕竟寂灭。心寂灭故,名究竟毘尼。”又云:“若不得心,则不念戒。若不念戒,则不思慧。若不思慧,则无复起一切疑惑。既无疑惑,则不持戒。若不持戒,是则名为真持戒也。”

  《文殊师利所问经》云:“若以心分别男女、非男非女等,是菩萨犯波罗夷。”

  《菩萨璎珞本业经》云:“一切菩萨凡圣戒,尽心为体,是故心亦尽、戒亦尽。心无尽故、戒亦无尽。”

  《大乘千钵大教王经》云:“一者、如来一切心法,金刚自性本来清净,毕竟寂灭。菩萨若于大乘性中,能持十重戒者,觉心真净,了见心性,无染无着。是故,菩萨能持十重戒者,是则名为不坏毘尼。”

  又,一切善恶等法,可轨可持,出经藏;观心能研妙义,出论藏。是以檀因心舍,圆清净之施门;戒因心持,成自性之净律;辱因心受,具无生之大忍;进因心作,备牢强之进门;能观心性,名为上定,则禅因心发;般若灵鉴,穷幽洞微,则智从心起,即六度门。

  故经云:“空心不动,具足六波罗蜜。”何者?经云:“无可与者,名为布施。”岂心外有法可住相耶!经偈云:“戒性如虚空,持者为迷倒。”宁执事法,分持犯耶。经云:“忍者,于一剎那,尽一切相及诸所缘。”又云:“何谓菩萨能行忍辱?佛言:见心相念念灭。”岂可伏捺自心,对治前境,而为忍受耶?”经偈云:“若能心不起,精进无有涯。”又云:“何谓菩萨能行精进?佛言:求心不可得。”宁着有为,妄兴劳虑耶?经云:“不见心相,名为正定。”岂避喧杂,而守静尘耶?经云:“不求诸法性相因缘,是名正慧。”宁外徇文言,强生知解耶?

  是知,心外见法,尽名外道。故经云:“外道乐诸见。”若直了自心,则不为诸见所动。如经云:“菩萨无所见者,即无所有。无所有者,则一切法。”夫言无所见者,非是离一切法,云无所见;即见一切法,而无所见。以无所有,即一切法;一切法,即无所有故。

  《首楞严经》云:“法法何状?”所以经颂云:“若能除眼翳,舍离于色想,不见于诸法,则得见如来。”大足法师临终题壁偈云:“实相言思取,真如绝见闻。此是安安处,异学但云云。”

  (来源:禅林网)

文章关键词: 菩萨 忍辱 修行 永明延寿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