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老和尚:三关与见处(图)

2019年11月11日 08:34  新浪佛学 微博 收藏本文     
虚云老和尚:三关与见处(资料图片)虚云老和尚:三关与见处(资料图片)

  下手的工夫屡有变迁,唐宋以前的禅德多是由一言半句就彻悟了道,师徒授受不过以心印心,并没有什么实法不实法,平日的参问酬答,也不过随方解缚,就病与医而已。

  宋代以后的人们之根器就陋劣了!虽讲了很多,一点也做不到,要他放下一切,善恶莫思,但他一点也放不下,不思善就思恶,到那时佛祖亲临亦无法可施。

  实不得已采取以毒攻毒的方法,教人看话头,甚至要咬定个死话头,咬得紧的,一刹那间都不要放松他,才是得力处;又如老鼠啃棺材,啃定一处,啃不穿则不止,一但啃穿了就有吃。

  即是制心一处,以一念抵制万念,以万念的力量集中一处总成一念,来参这个“是谁”。或专参“拖这死尸来行的是谁”,或参“坐的卧的是谁”,或专参“父母未生前谁是我的本来面目”,或参“念佛是谁”,或参“拜佛的、持咒的、诵经的、穿衣的、吃饭的、起妄想的、动念头的、讲话的、欢喜的、静的、动的、笑的是谁“,或专“参本心是谁“,或专参“自性是谁”。

  总而言之,行住坐卧,一切时、一切处、时时处处都要看住他!看他到底是谁?究竟是谁?要参穿他,要抓住他,这才是大丈夫看公案。乃至看屙屎、放尿的是谁?把他看到底,看他究竟是谁?是佛?是魔?是心?是众生?

  以我不动的话头如金刚王宝剑,佛来斩佛,魔来斩魔,心来斩心,众生来斩众生,即是要绵绵密密地参去,惺惺寂寂地看住,看他到底是谁?是我?不是我?“我”字是这个的代名词,实非真我,连真我的念头尚不可得,然则究竟是谁?

  要有这样的疑情才有进步,要通身都发疑情,才算是真参实学的工夫!发真疑情方有办法,一到机缘成熟时,看清了、参透了,忽然惺惺寂寂的化境现前,即是顿寂寂底,骇悟大彻!即是悟寂的化境,哈哈大笑而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许人知。

  到那时天人尽忙煞了,天龙八部互相报曰:”人间某比丘今日成道!都去散花供养吗?求说妙法!“这样一来已打破了本来的面目,已得了深深的见处。

  未破本参的禅德有这样的彻悟,是破本参的见处;破了本参的人有这样的彻悟,是透重关的见处;透了重关的人有这样的彻悟,是出生死牢关的见处;出了生死牢关的人有这样的彻悟,是蹋祖关的见处;乃至是八相成道、入般涅槃的大见处。

  这样的见处也不难,也不易、只要工夫纯熟,大相应、大吸力,就能做到。你们想要工夫大相应,先在跑香的时候返观观自心,自心本净;返闻闻自性,自性本空。明明历历参到底!集中审问:到底是谁?究竟是谁?大发疑情了,再登座参,更要深深审问,直到五蕴皆空了,身心俱寂了,了无一法可得,直见自性本体,这才是大好相应、大得力处。

  从此已后,昼夜六时行住坐卧,身心稳寂,寂寂惺惺,寂参惺悟,日久月深菩提稳固,一旦大彻大悟,死如幻了矣!

  到那时才知道实无一关可过,尘劳佛事,幻化法门,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无修、无证、无作、无为,任他安名立号,唤佛唤魔,皆与本分上毫无交涉。到那时彻底明白老僧不骗你们,讲的是假,悟的是真,除去真假两头,大家参看。

  (来源:禅林网)

文章关键词: 虚云 虚云禅师 虚云长老 修行 佛法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