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教法师:求不得苦

2019年03月24日 08:50  新浪佛学 微博 收藏本文     
少欲为安,知足常乐。少欲为安,知足常乐。

  文/然教法师

  我们普通人常常是妄想纷飞,自身贪嗔比较多,求这个、求那个,求学历、求禄位、求健康、求家庭、求事业、求一切。因为求才到了寺院当中来,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无事不登三宝殿”,大多来寺院的人,烧着那么长的香,举着蜡,磕着头,都是内心当中有所求。由于求的东西多,当然求不到的东西就多,那么求不得的苦就更深。

  当然,我们也看到寺院当中写到:“有求必应”,我们近来也经常听到有人说:“啊!‘太灵了’,我一求就灵。”这个并不能说明没有这个求不得苦,因为求得的事情我们高兴不了两天,马上又有新的内容去求,总有一天我们的欲望,我们的贪求,不能够实现。为什么不能实现?因为我们的福报不够,我们的资粮不够。所以注定了我们有求不得苦。

  如果我们的快乐、幸福、如意、建立在向外攀求,向佛菩萨祈求上,那么注定我们不能够快乐。因为我们的欲望会随着我们所求来的不断增加。所以人们常讲:少欲为安,知足常乐。

  其实能够求得来的都是我们命里头有的,如果我们命里头没有,我们怎么求也求不来。那有人就说了,求不来为什么菩萨还有求必应呢?其实这是菩萨的一种慈悲,并不是说我们真的就能在这里干求,求到我们命里没有的东西。

  我们拿些供品,来供菩萨,烧一些香,往功德箱里放些钱,或者我们许个愿,为什么我们的所求就实现了?一方面我们在磕头的时候,在烧香的时候,在往功德箱里放钱的时候,无形当中又在增加我们的福报,为我们的善缘能够成就创造了条件,种了一个善因。我们要从这个角度上去理解,而不是菩萨赐给了一些我们命里没有的东西。如果菩萨能够单方面赐给我们命里没有的东西的话,世间将不会有疾病,不会有贫穷,不会有一切不如意的事情。菩萨的慈悲心不会因为我们的求与不求而给与不给。

  所以学佛的人更应该端正态度,我们应该少去求,多去修,我们修我们的福报,修我们的智慧,广结我们的善缘,这样在三宝门中就能够自在、如意、吉祥。而不是像一般的人那样,遇到事儿了临时抱佛脚,求这求那,最终落得求不得苦。

  虽然我们说求不得是一种苦,但是我们应该为众生求,为自己的解脱求,这是可以的。这是一种善法欲,向善的积极的方向去努力。我们求众生离苦得乐,求自己能够解脱,这是可以的,这样的话是一种功德,这种功德能够作为很好的资粮,会让我们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为自己就是恶,为他人就是善,为解脱其实就是自利利他。

  如果我们无欲无求,我们就不会有求不得苦。作为父母来说,不求儿女能够尽孝;作为儿女来说,不求父母给留下多大的家业;作为一个丈夫来说,不求妻子能够如何贤惠;作为妻子来说,不求丈夫如何成就事业。如此是不是一切就太平了!一切不太平就是因为我们求的太多。总而言之一句话,我们要多修多用功而不是多求,这样我们就能够离苦得乐。

  (原创作者:然教法师)

文章关键词: 修行 佛法看世间 少欲知足 知足常乐 福报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