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为何不主动去宣教

2019年02月19日 15:00  新浪佛学 微博 收藏本文     
法不孤起,仗缘方生法不孤起,仗缘方生

  问:基督教推广有整套的方案。相比之下,佛教一直是愿者上钩的风范。佛教是否也考虑过销售风格呢?变坐商为行商,给最需要精神资粮的时代给更多人送去福音。

  宗舜法师:

  佛教送去的不是福音。佛教送去的是解脱之音。佛教讲的幸福,是有三个层次的幸福。首先是现世的幸福;然后是来世的幸福;还有就是究竟解脱的幸福。如果说佛教也讲福音,是说的这种福音,也不是单纯地讲得救。另外一方面,行商与坐商。佛教不做生意。做生意,好像构成一种菩萨和世人之间的贿赂关系。这有点像买几把讨价还价的香,然后买几斤特别挑一下看哪家便宜的水果,拿到庙里供一下佛,然后带回去和家里分享这些加持物。这种跟佛做生意的做法本身就是错误的。佛是不是一种坐商呢?庙摆在这里,让大家愿者上钩,看起来确实是这样。这跟我们国家的佛教政策有很大关系。从历史看,佛教在中国,虽然基本上是处在一个受到历届王朝支持的局面,佛教在历史也曾受到过打压,但相对于其他宗教来说,还是算是好的,但是佛教也并非所谓国教,受到封建王朝大力推广。佛教一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因而存在着一些困境。另一方面,销售风格这四个字令人反感。为什么说令人反感呢?因为信佛学佛,是一件能够让我们得到极大利益的事情,它是要在心中生起好乐之心,这种欢喜之心需要你主动踊跃地去求,“法不轻传”。

  释迦牟尼说,我观大地无一处不是我舍身命处。常啼菩萨为学大般若把自己卖掉,卖身为奴去求。二祖向达摩求法,是断臂安心。没有一个是容易的。那种传销的模式,贴着人家去灌输,未免把佛教看得过轻。这样得来的东西,世间之人不会珍惜,大家都是贵难贱易。越贵的东西,越难得到的东西越觉得珍贵,越容易得到的东西就越轻贱。谈恋爱不就是这样吗?谁先爱上谁,谁就先输了。是不是?因为那个被爱的人说,你看,她愿意爱我的啊,优越感立刻而生。所以佛教固然是有求必应,但你得先求。

  法不孤起,仗缘方生。你一念祈求之心,就是在改变缘起。否则,佛说:我有三不能。不能改变定业,不能度无缘之人,不能穷尽众生界。这是佛做不到的三件事。其中,佛不度无缘之人。因缘,不是说天生的因缘,是说当下因缘的改变。如果你当下生一念好乐之心,去改变说我想亲近三宝,菩萨会来度你。所以《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谈到观世音菩萨普门救度,其他什么条件都没有说,只说了一句话: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什么意思?“请你救我!”“菩萨呀,请你救我!”只要你有这个愿望就可以了。这一个门坎难道还不够低吗? 连个求救之心都没有,我如何给你救度?佛教不会用那种传销的方式。在佛教的弘扬方面,我们当然也有所改变。我们确实也在改变。佛教界一年大大小小的夏令营三四十个,对外宣传的就有二三十个,还有的没有对外宣传。已经在改变了。基督教是一个世俗化的宗教,天主教和佛教有一些类似,他的修女和神父是出家人。而基督教的牧师是在家人,并不是出家人。所以大家不要误会。他们用的世俗的方法,是符合他们世俗身份的。而出家人,除了从事教化之外,还要保持自己的梵行,离欲清净行。这就决定了他不可能像基督教的牧师那样去宣教。

文章关键词: 佛教 宣教 离欲 清净行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